图书介绍

大红山铁矿开发的综合研究和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红山铁矿开发的综合研究和实践
  • 本书编委会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47309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256页
  • 文件大小:218MB
  • 文件页数:1305页
  • 主题词:铁矿床-金属矿开采-研究-玉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红山铁矿开发的综合研究和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 正文卷3

1 综述3

1.1 资源概况3

1.1.1 自然概况3

1.1.2 资源简况3

1.2 开发简况6

1.2.1 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况6

1.2.2 开发大红山铁矿的必然性6

1.2.3 大红山铁矿开发简史7

1.3 在矿区开发阶段解决的重大课题9

1.3.1 开采规模9

1.3.2 开采方式9

1.3.3 精矿外运方式10

1.3.4 采矿方法11

1.3.5 选矿碎磨方案11

1.4 矿山特点11

1.4.1 开发大红山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1

1.4.2 采矿12

1.4.3 选矿15

1.4.4 长距离铁精矿浆输送管道18

1.4.5 新模式办矿21

1.4.6 大红山铁矿数字化矿山建设与实践22

1.5 经济、社会、环境效果26

1.5.1 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26

1.5.2 绿色矿山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26

1.5.3 大红山铁矿开发的意义和影响28

参考文献29

第1篇 采矿篇(上)30

2 矿山开采基础条件30

2.1 概述30

2.2 矿区自然地理气候条件30

2.3 矿区地质特征31

2.3.1 地层及岩性31

2.3.2 构造32

2.3.3 古火山机构33

2.3.4 岩浆岩34

2.3.5 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34

2.4 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34

2.4.1 矿床特征34

2.4.2 主要矿体特征36

2.4.3 矿石质量特征41

2.5 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47

2.5.1 矿床成因47

2.5.2 成矿模式49

2.5.3 成矿控制条件及铁铜矿分布富集规律50

2.6 工程地质条件及岩石力学特征54

2.6.1 工程地质条件概述54

2.6.2 原岩应力55

2.6.3 矿岩物理力学性质57

2.6.4 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60

2.7 水文地质条件66

2.7.1 区域水文地质66

2.7.2 矿区水文地质67

2.7.3 矿井涌水量68

2.8 矿区环境地质条件68

2.8.1 地质灾害68

2.8.2 地热异常68

2.8.3 放射性异常69

参考文献70

彩图2-1~彩图2-2072

3 矿区开发规划和开采系统简况78

3.1 资源分布及矿体特点78

3.1.1 矿床总体特点及对开采的影响78

3.1.2 各矿段的特点78

3.2 开采总体规划79

3.2.1 规划原则及背景79

3.2.2 规划发展81

3.3 开发规划及开采系统概况82

3.3.1 地下开采4000kt/a一期工程82

3.3.2 大红山铁矿扩产开采88

3.3.3 二期工程95

3.4 扩产建设中的主要环保问题100

3.4.1 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水保及安全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定101

3.4.2 科学设计,优化系统101

参考文献101

彩图3-1~彩图3-8103

4 大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107

4.1 引言107

4.2 主矿体开采技术条件107

4.3 主矿体采矿方法选择与比较108

4.3.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与阶段空场法(嗣后充填)的比较108

4.3.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与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比较108

4.3.3 二期工程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与阶段充填法的比较109

4.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大参数的研究110

4.4.1 大参数的选用110

4.4.2 室内模拟试验112

4.4.3 设计的分析研究114

4.4.4 采场工业试验132

4.4.5 现场实践研究及改进135

4.4.6 二期模拟试验研究140

4.4.7 本章小结145

4.5 工艺设计及实施147

4.5.1 矿块布置与采切工程147

4.5.2 平面和竖向的开采顺序150

4.5.3 主要采掘设备的选择150

4.5.4 采掘设备的配置152

4.5.5 凿岩、落矿工艺153

4.5.6 铲装、放矿工艺157

4.5.7 围岩稳固情况下的落顶方式和方法158

4.5.8 大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应用效果163

4.6 调整与改进方向的探讨165

4.6.1 概述165

4.6.2 深孔凿岩设备及深孔孔径调整166

4.6.3 出矿设备大型化168

4.6.4 提高自动化水平169

4.6.5 二期工程更新的无轨设备170

参考文献175

5 胶带斜井开拓的应用177

5.1 开拓提升方式的选择177

5.2 胶带斜井开拓的风险和存在问题177

5.3 一期胶带系统的应用178

5.3.1 一期开拓方式的比较与确定178

5.3.2 一期胶带提升运输系统179

5.3.3 胶带系统控制181

5.3.4 胶带系统使用情况184

5.4 二期胶带系统的应用187

5.4.1 二期开拓方式的比较与确定187

5.4.2 二期胶带系统192

5.5 配套系统201

5.5.1 概况201

5.5.2 井下破碎及给矿201

5.5.3 斜坡道213

5.5.4 废石及辅助提升系统216

参考文献217

6 高中段开拓的应用218

6.1 中段高度的确定218

6.1.1 一期工程中段高度的确定和设置218

6.1.2 二期工程中段高度的确定219

6.2 大中段高度和高溜井的设置及应用222

6.2.1 高中段的设置222

6.2.2 主溜井224

6.2.3 采区溜井226

6.3 高溜井施工方法228

6.3.1 概述228

6.3.2 工程简述228

6.3.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229

6.3.4 大红山铁矿天井钻机初步实践229

6.3.5 二期采矿工程溜井施工方法选择229

6.3.6 天井钻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预防、处理措施230

6.3.7 应用、实践效果232

6.4 主要开拓配套系统232

6.4.1 坑内有轨运输系统232

6.4.2 井下排泥、排水237

参考文献238

7 矿井通风239

7.1 大红山铁矿通风系统综述239

7.1.1 大红山铁矿一期通风系统239

7.1.2 大红山铁矿二期及扩产工程通风系统240

7.1.3 大红山铁矿全矿通风系统关系图及汇总指标242

7.2 大红山铁矿通风系统设计技术特点243

7.2.1 通风系统设计难点分析243

7.2.2 通风方式与通风方案的优化选择244

7.2.3 矿井总风量及通风规模的确定245

7.2.4 主要通风工程及通风网路设计246

7.2.5 风机站串并联布置方式与风机选型246

7.2.6 复杂通风网络并网计算技术247

7.2.7 复杂通风网络精确解算技术247

7.2.8 多级机站风机的检测与控制特点248

7.3 大红山铁矿通风系统运行状态分析249

7.3.1 大红山铁矿一期通风系统实测结果分析249

7.3.2 大红山铁矿一期与扩产工程通风系统并网后实测结果分析251

7.3.3 矿井有毒有害元素及通风效果分析253

7.4 “通风专家”VentExpert 2013在工程中的应用总结258

7.4.1 “通风专家”VentExpert 2013简介258

7.4.2 通风网络建模过程258

7.4.3 通风网络解算与输入输出数据表259

7.4.4 通风系统设计或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类问题261

7.4.5 通风系统图及各类通风施工图输出263

7.4.6 近年来本系统在国内外矿山中的应用总结263

7.5 “通风专家”VentExpert 2013工程图自动化核心技术266

7.5.1 工程制图文件格式266

7.5.2 AutoCAD图元格式268

7.5.3 工程图自动化生成269

参考文献271

彩图4-20~彩图7-7272

第1篇 采矿篇(下)279

8 多矿(区)段立体采矿及“三下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279

8.1 概述279

8.1.1 大红山铁矿立体采矿关系的形成和挑战279

8.1.2 多矿(区)段立体高效开采的安全措施279

8.1.3 在进行具体的时空关系协调中,采取的一些原则和措施280

8.2 多矿段立体高效开采的安全措施之一——各矿段开采时空关系的研究和协调280

8.2.1 深部Ⅱ1矿组与浅部熔岩露天开采关系280

8.2.2 Ⅰ号铜矿带与其他矿段开采关系281

8.2.3 Ⅲ1、Ⅳ1号矿组与其他矿段开采关系282

8.2.4 浅部熔岩铁矿露采对地下开采制约影响关系的处理282

8.2.5 二道河与其他矿段开采关系283

8.3 多矿段立体高效开采的安全措施之二——合理可行的采矿方法研究283

8.3.1 Ⅱ1矿组二期深部采矿方法283

8.3.2 各矿段充填采矿法的选择和应用285

8.3.3 Ⅰ号铜矿带采矿方法比较287

8.3.4 二道河铁矿采矿方法的比选292

8.3.5 二道河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若干问题的研究299

8.4 多矿段立体高效开采的安全措施之三——充填技术研究305

8.4.1 概述305

8.4.2 Ⅰ号铜矿带深部1500kt/a工程充填试验研究306

8.4.3 低温陶瓷胶凝固化材料胶结充填的试验室及地表扩大试验325

8.4.4 低温陶瓷胶凝固化材料胶结充填的井下工业试验327

8.4.5 碎石胶结充填的试验研究333

8.4.6 充填系统和应用337

8.5 多矿(区)段立体高效开采的安全措施之四——多种开拓方式联合应用347

8.5.1 概述347

8.5.2 联合开拓系统的基本构架和形成情况349

参考文献352

彩图8-1~彩图8-9353

9 岩石力学研究及矿山地压监测357

9.1 矿山岩石力学研究357

9.1.1 主矿体地下开采围岩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357

彩图9-1~彩图9-27363

9.1.2 Ⅰ号铜与露天矿开采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379

彩图9-28~彩图9-56384

9.1.3 二道河铁矿数值模拟研究398

彩图9-59~彩图9-67405

9.1.4 二道河矿段地表沉降与变形规律研究410

彩图9-68~彩图9-134456

9.2 矿山地压监测、研究和管理464

9.2.1 概述464

9.2.2 大红山铁矿地压监测系统466

9.2.3 采场地压监测与研究466

9.2.4 采空区及上覆岩层监测与研究480

9.2.5 地压控制486

9.2.6 岩移监测486

9.2.7 大红山岩移有关情况和数据分析491

9.2.8 地压监测和研究初步小结493

参考文献496

彩图9-136~彩图9-171499

10 矿床数字模型及应用509

10.1 浅部熔岩铁矿数字建模及露天三维设计509

10.1.1 矿床模型509

10.1.2 境界圈定及优化510

10.1.3 露天三维设计511

10.2 二道河铁矿数字建模及应用512

10.2.1 矿床数字建模512

10.2.2 开采方案的三维数字化研究513

10.3 Ⅰ号铁铜矿带数字建模及应用516

10.3.1 Ⅰ号铁铜矿带钻孔数据库516

10.3.2 实体模型及储量计算516

10.3.3 块体模型及估值517

10.3.4 开拓及采切工程模型518

10.3.5 采矿设计及打印出图518

10.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爆破设计519

参考文献521

彩图10-1~彩图10-37522

11 矿山自动化与信息化532

11.1 矿山生产自动化监控调度系统532

11.2 井下运输监控系统532

11.2.1 概况532

11.2.2 系统基本结构533

11.2.3 系统工作原理533

11.3 箕斗竖井提升控制系统534

11.3.1 概述534

11.3.2 系统特点534

11.3.3 提升机驱动控制536

11.4 过磅房远程控制系统539

11.4.1 矿业公司原有过磅系统存在的问题539

11.4.2 矿业公司过磅房无人值守、集中远程控制系统539

11.4.3 矿业公司过磅房无人值守、集中远程控制系统达到的效果540

11.5 变配电站远程控制系统540

11.5.1 矿业公司电网现状540

11.5.2 系统运用原则541

11.5.3 系统实现功能541

11.6 供水加压泵站远程控制系统542

11.6.1 概况542

11.6.2 供水系统现状542

11.6.3 系统更新改造542

11.7 矿山安全监测系统543

11.7.1 视频监控543

11.7.2 井下人员、车辆定位543

11.7.3 井下环境监测监控系统544

参考文献545

彩图11-1~彩图11-6546

第2篇 选矿篇548

12 大红山铁矿选矿的基础研究和基本情况548

12.1 大红山铁矿选矿厂简介548

12.1.1 一选矿厂548

12.1.2 二选矿厂548

12.1.3 三选矿厂549

12.2 大红山铁矿的“物性”研究及“大红山式铁矿”的提出550

12.2.1 深部铁矿的矿石性质研究550

12.2.2 大红山铁矿的“物性”特点与选矿流程的关系555

12.2.3 一选矿厂各作业点产品中主要矿物含量的研究556

12.3 大红山铁矿前期的主要选矿试验研究558

12.3.1 深部铁矿的选矿试验研究558

12.3.2 熔岩铁矿的选矿试验研究(包含浅部含铜铁矿的试验研究)565

12.3.3 含铜铁矿的选矿试验研究与评价566

12.3.4 深部铜矿的选矿试验研究568

12.4 大红山铁矿的选矿工艺流程570

12.4.1 一选矿厂的选矿工艺及主要设备570

12.4.2 二选矿厂的选矿工艺及主要设备572

12.4.3 三选矿厂铜系列的选矿工艺及主要设备576

12.4.4 三选矿厂铁系列的选矿工艺及主要设备578

参考文献581

13 半自磨机的生产实践582

13.1 自磨机的构造特点582

13.2 一选矿厂500kt/a半自磨机的设计计算583

13.2.1 一选矿厂500kt/a半自磨工业试验厂建设的目的583

13.2.2 一选矿厂500kt/a自磨机的设计计算583

13.3 二选矿厂4000kt/a自磨机的设计计算587

13.3.1 二选矿厂4000kt/a自磨机的选型计算587

13.3.2 半自磨方案的效益与经营成本分析588

13.4 500kt/a选矿厂半自磨机的生产实践589

13.4.1 半自磨的给矿粒度研究589

13.4.2 半自磨机钢球的充填量计算591

13.4.3 半自磨机钢球的补加量592

13.5 4000kt/a选矿厂半自磨机的生产实践593

13.5.1 4000kt/a选矿厂生产指标594

13.5.2 技术改进与创新595

13.5.3 钢球的使用情况596

13.6 半自磨机影响因素的控制和调整597

13.6.1 矿石粒度和硬度597

13.6.2 顽石597

13.6.3 钢球的材质及大小598

13.6.4 格子板598

13.6.5 直线振动筛598

13.6.6 半自磨机的控制598

参考文献599

14 磨矿分级循环的生产实践600

14.1 球磨机的生产实践600

14.1.1 球磨机的工作原理及构成600

14.1.2 溢流型球磨机在大红山铁矿应用600

14.1.3 大红山溢流型球磨机的基本配置602

14.2 直线振动筛的生产实践603

14.2.1 直线振动筛在大红山矿业公司选别流程中的台(套)数及分布603

14.2.2 直线振动筛在大红山矿业公司应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604

14.2.3 矿业公司在实践中应用直线振动筛的经验总结606

14.3 高频细筛的生产实践607

14.3.1 高频细筛结构及工作原理607

14.3.2 高频细筛技术参数608

14.3.3 高频细筛的生产实践608

参考文献610

15 铜浮选生产实践研究611

15.1 大型浮选机的应用实践611

15.1.1 设备的选型611

15.1.2 KYFⅡ-200型浮选机的结构特点611

15.1.3 KYFⅡ-200型浮选机的技术参数612

15.1.4 KYFⅡ-200型浮选机的生产实践612

15.2 浮选药剂的研究614

15.2.1 丁基黄药的对比试验研究614

15.2.2 起泡剂的种类和用量的对比试验615

15.3 不同浮选药剂的工业试验617

15.3.1 原矿的性质及工艺流程617

15.3.2 起泡剂对生产指标的影响及对策618

15.3.3 起泡剂的工业试验619

15.3.4 捕收剂的工业试验622

15.3.5 小结622

15.4 铁铜矿中伴生金属的分离与富集的试验研究623

15.4.1 含铁铜矿中的伴生元素623

15.4.2 钻的工艺矿物学及回收试验研究623

15.4.3 金、银的回收试验624

15.4.4 实际选矿生产中伴生元素的回收624

参考文献625

16 提铁降杂探索研究与生产实践626

16.1 提铁降杂概述626

16.1.1 昆明冶金研究院对提高烧结精矿品位的试验研究626

16.1.2 重选螺旋溜槽+摇床工业试验628

16.1.3 强磁机精矿的离心机重选试验研究628

16.1.4 离心机处理强磁机精矿的工艺流程与实践631

16.2 反浮选提铁降硅生产实践632

16.2.1 矿石性质研究及工业试验的准备632

16.2.2 阳离子反浮选的生产实践633

16.2.3 阴离子反浮选的生产实践634

16.2.4 小结635

16.3 连续性离心选矿机的生产实践636

16.3.1 连续性离心选矿机的工作原理636

16.3.2 离心机提高二段强磁精矿品位的生产实践636

16.3.3 生产流程的改造638

16.3.4 离心机降尾流程在生产中的应用640

16.3.5 影响离心机分选的主要因素641

16.4 磁选柱用于磁铁矿生产探索研究及实践642

16.4.1 磁选柱简介642

16.4.2 磁选柱回收磁铁矿的生产指标643

16.5 磁筛回收磁铁矿的研究及实践644

16.5.1 磁筛的分选原理644

16.5.2 磁筛的结构645

16.5.3 磁筛在大红山铁矿的生产研究646

16.6 多极漂洗磁选机的生产实践648

16.6.1 多磁极磁选机的工作原理、结构与优点648

16.6.2 多磁极磁选机与普通磁选机的对比试验研究649

16.7 提铁降杂探索研究的评述650

参考文献651

17 降尾提量研究与应用实践652

17.1 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在降尾提量中的应用实践652

17.1.1 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的结构及分选原理652

17.1.2 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在大红山铁矿的应用653

17.2 磁重联合流程在降尾提量中的应用实践657

17.2.1 4000kt/a选厂磁重联合流程在降尾提量中的应用实践657

17.2.2 一选厂磁重联合流程在降尾提量中的应用661

17.3 降尾提量前后各选厂的指标对比665

参考文献666

18 尾矿浓缩、输送生产实践667

18.1 尾矿浓缩、输送概况667

18.1.1 物理性质667

18.1.2 尾矿浓缩及输送系统简况668

18.2 水隔离浆体泵在大红山铁矿的生产实践669

18.2.1 水隔离泵简介669

18.2.2 水隔离泵原理及系统组成669

18.2.3 水隔离泵在大红山铁矿的生产应用669

18.3 隔膜泵用于大红山铁矿尾矿输送的生产实践672

18.3.1 隔膜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672

18.3.2 现场应用条件及尾矿指标675

18.3.3 隔膜泵的运行点巡检要点675

18.3.4 隔膜泵使用运行总结675

18.4 高效浓缩机在大红山铁矿的生产实践676

18.4.1 生产工艺676

18.4.2 高效浓缩机最佳运行的主要工艺参数676

18.4.3 高效浓缩机的主要参数676

18.4.4 生产中絮凝剂的使用677

18.5 斜板浓密箱在大红山铁矿的生产实践677

18.5.1 KMLZ型斜板浓密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677

18.5.2 斜板浓密箱在大红山铁矿的应用678

18.5.3 小结681

参考文献681

19 铁精矿脱水682

19.1 圆盘过滤机的生产实践682

19.1.1 大红山铁矿精矿的粒度组成及过滤工艺流程682

19.1.2 大红山铁矿ZPG-72过滤机的操作特点683

19.1.3 过滤机的运行成本684

19.1.4 结论685

19.2 陶瓷过滤机的生产实践685

19.2.1 陶瓷过滤机的主要构造及工作原理685

19.2.2 铜精矿的过滤指标及HTG-45-Ⅱ型陶瓷过滤机的技术参数686

19.2.3 陶瓷过滤机的使用条件686

19.2.4 陶瓷过滤机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687

19.2.5 影响陶瓷过滤机的主要因素687

参考文献688

20 尾矿库689

20.1 概况689

20.1.1 地理位置及流域概况689

20.1.2 地形地貌689

20.1.3 水文地质条件及地层岩性690

20.2 入库尾矿690

20.2.1 入库尾矿量690

20.2.2 入库尾矿粒度690

20.3 尾矿库筑坝、堆存总体规划691

20.4 尾矿库排洪692

20.5 尾矿库筑坝693

20.5.1 尾矿库前期上游法筑坝693

20.5.2 尾矿库中期中线法筑坝693

20.5.3 尾矿库后期上游法筑坝699

20.6 尾矿库回水699

20.6.1 概述699

20.6.2 回水量700

20.6.3 回水系统及回水加压设施700

20.7 尾矿库安全监测700

20.7.1 概况700

20.7.2 在线安全监测系统概要701

20.7.3 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情况701

20.7.4 在线监测系统功能707

20.7.5 小结709

参考文献709

21 选矿系统自动控制710

21.1 大型设备的远程自动控制710

21.1.1 破碎机系统710

21.1.2 半自磨、球磨系统710

21.1.3 浮选自动控制系统715

21.1.4 尾矿输送(水隔泵、隔膜泵)系统718

21.1.5 尾矿充填输送系统719

21.2 选矿工艺指标的实时优化控制721

21.2.1 半自磨给矿控制系统721

21.2.2 磨矿分级723

21.2.3 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选别自动控制系统724

参考文献727

22 选矿厂技术、管理创新728

22.1 选矿厂技术创新728

22.1.1 大型半自磨工艺的应用与创新728

22.1.2 阶段磨矿阶段选别、预先抛尾的磨选工艺的应用与创新728

22.1.3 异磁性矿物的梯级场强磁分离技术729

22.1.4 优势互补的集成模式与微细粒矿物的强磁-离心重选联合回收技术729

22.1.5 研发复合流程和集成技术729

22.1.6 阳离子反浮选处理次级精矿730

22.1.7 形成了6项关键的集成技术730

22.1.8 构建4个“互补体系”731

22.1.9 从极低金品位的原矿中回收金731

22.2 选矿厂管理特色与创新732

22.2.1 机构精简,管理高效化732

22.2.2 建立了分工不分家、工作任务互保联保的管理制度732

22.2.3 设置信息沟通及时、反应迅速的层级会议制度732

22.2.4 强化与落实领导干部的带班制度和现场综合检查制度733

22.2.5 “一岗一策”的激励考核办法733

22.2.6 常抓不懈,实现长周期无生产安全事故733

22.2.7 生产事故的分析处理制度734

22.2.8 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734

彩图12-1~彩图22-4735

第3篇 精矿输送管道篇744

23 概述744

23.1 长距离固液两相流浆体管道输送发展综述744

23.1.1 运量大744

23.1.2 占地少744

23.1.3 管道运输建设成本低、建设周期短744

23.1.4 管道运输安全可靠、连续性强745

23.1.5 能耗少、成本低、效益高745

23.2 大红山铁精矿输送管道概述746

23.2.1 大红山铁精矿输送管道设计和实施747

23.2.2 大红山铁精矿输送管道投产运行及其特点756

参考文献758

24 长距离固液两相浆体阻力特性与流速分布760

24.1 浆体的水力学特性760

24.1.1 大红山管道浆体主要基础参数761

24.2 水力损失计算(水力坡度)768

24.3 压力损失计算769

24.4 矿浆固体浓度范围选择769

24.5 管道最小运行临界速度769

参考文献770

25 大红山管道工艺简介771

25.1 浆体制备系统及加压系统771

25.1.1 大红山管道浆体制备系统设备组成及作用771

25.1.2 大红山管道加压系统组成及作用773

25.2 大红山浆体管道773

25.2.1 大红山管道的设计要求773

25.2.2 大红山矿浆管道路线和泵站设置773

25.2.3 大红山矿浆管道直径和壁厚选择774

25.3 设备选型及配置775

25.3.1 浓缩机775

25.3.2 搅拌槽776

25.3.3 渣浆泵(喂料泵)776

25.3.4 主泵777

25.4 压力监测站的分布780

参考文献780

26 固液分离工艺流程设计782

26.1 终端脱水建设规模782

26.1.1 终端脱水工艺流程说明782

26.1.2 固液分离工艺配套设施783

26.2 固液分离设备选型784

26.2.1 固液分离设备对比784

26.2.2 陶瓷过滤机运行原理786

26.2.3 陶瓷过滤机的技术改造787

26.3 固液分离工艺实践789

26.3.1 平衡原理789

26.3.2 循环原理789

26.3.3 衰减控制理论790

26.3.4 操作实践790

26.4 生产实践及应对措施790

26.4.1 生产案例790

26.4.2 案例分析791

26.4.3 应对措施分析791

参考文献792

27 管道运行和机械设备维护793

27.1 管道系统的运行793

27.1.1 高压矿浆793

27.1.2 磨损793

27.1.3 主泵的保护794

27.1.4 振动794

27.2 管道主要输送设备系统维护795

27.2.1 主泵的维护795

27.2.2 ZTZP1600型主泵设备检修与维护795

参考文献804

28 管道输送运行管理及智能工厂平台805

28.1 系统设计805

28.2 智能工厂系统结构806

28.2.1 设计思路806

28.2.2 主要功能808

28.2.3 主要的实现内容808

28.3 系统网络平台建设810

28.4 基于维修决策的故障设备管理信息系统811

28.4.1 故障设备分析812

28.4.2 更换维修建模812

28.4.3 系统设计与实现812

28.5 管道输送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设计814

28.5.1 网络设备技术要求815

28.5.2 以太网技术要求815

28.5.3 数据采集系统——PLC控制系统816

28.5.4 系统结果分析与结论817

参考文献818

29 科研成果与技术创新应用819

29.1 加速流控制消除技术研发与应用819

29.2 管道安全保障技术820

29.2.1 管道内部磨蚀控制技术820

29.2.2 管道外部腐蚀控制技术820

29.2.3 管道输送泄漏点定位技术821

29.3 矿浆计量的数学模型824

29.4 泵站连打模式与独立模式的无扰动切换技术826

29.5 多品级矿物顺序输送新工艺827

29.5.1 多品级矿物分级存储828

29.5.2 多品级矿物分级顺序输送828

29.5.3 多品级矿物分级脱水828

29.6 管道输送智能化物联网浆体运行状态在线监控技术828

29.7 长距离固液两相流多线多点输送创新技术应用829

参考文献830

30 知识产权战略831

30.1 大红山管道专利战略831

30.1.1 激励发明战略831

30.1.2 技术开发战略831

30.1.3 知识产权成果831

参考文献832

31 泵站建(构)筑物与跨越设计833

31.1 泵站建(构)筑物设计833

31.1.1 泵房833

31.1.2 支墩833

31.2 跨越设计833

31.2.1 跨越类型833

31.2.2 跨越变形控制834

参考文献834

彩图23-1~彩图31-1835

第4篇 新模式办矿的探索与实践篇840

32 办矿新模式的背景840

32.1 观念创新840

32.2 实践探索841

33 新模式办矿管理842

33.1 新模式有效管控842

33.1.1 招标842

33.1.2 合同管理843

33.1.3 过程管理844

33.1.4 制度落实846

33.1.5 工程造价管理与结算847

33.2 大规模、多系统、连续性生产的有效组织850

33.2.1 生产概况850

33.2.2 生产调度系统851

33.2.3 信息化在矿山的应用852

33.2.4 生产组织852

33.2.5 外委采矿模式下的放矿管理852

33.3 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生产管理855

33.3.1 分级管理855

33.3.2 安全培训855

33.3.3 监测监控856

33.3.4 制度创新856

33.3.5 安全标准化857

33.4 建立创新管理体系、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859

33.4.1 技术中心管理体系859

33.4.2 科研技改管理体制860

33.4.3 技术参谋议事861

33.4.4 市场运营分配机制861

33.4.5 技术人才管理机制866

33.5 倡导大红山精神与企业文化,实现矿山和谐发展869

33.5.1 企业文化869

33.5.2 矿区和谐870

33.5.3 融合发展871

33.5.4 社会和谐发展874

34 新模式信息化办矿877

34.1 管理信息系统877

34.1.1 协同办公和移动办公的结合877

34.1.2 信息系统整合877

34.2 信息发布系统878

34.2.1 说明878

34.2.2 系统功能878

34.2.3 权限分配878

34.3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878

34.3.1 ERP系统的基础879

34.3.2 全新的财务与成本控制管理880

34.3.3 精准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882

34.3.4 规范和完善的库存物资管理884

34.3.5 精细化的设备管理885

34.3.6 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886

35 新模式办矿总体目标及思路887

35.1 创四型企业、建一流矿山887

35.1.1 资源节约型887

35.1.2 环境友好型888

35.1.3 安全发展型889

35.1.4 自主知识型890

35.1.5 建设一流矿山891

参考文献891

下卷 论文集895

综述895

大红山矿区的设计与实践&余南中895

大红山矿区扩产设计中的风险和对策&余南中909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并举,努力打造一流现代化矿山企业&徐炜917

采矿943

地质与采矿方法943

利用偏线钻孔确定大红山铁矿隐伏矿体空间位置的探讨&王志成 余正方 张玮943

大红山采场矿体群的“二次圈定”&覃龙江 王志成 余正方 徐刚 丁红力948

高分段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大红山铁矿的应用&刘仁刚 王健 徐刚952

大红山铁矿中部Ⅰ采区回采中深孔布置方案的优化&普绍云957

大红山铁矿4000kt/a放矿管理技术分析&范有才 李雪明962

开拓与井建970

胶带斜井在金属矿山及深井开拓中的应用和探讨&余南中 张志雄 郭枝新970

大红山铁矿地下破碎站设计中若干问题的处理&魏建海980

高深溜井在大红山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中的应用与改进&范有才 徐万寿 陈双云984

大红山铁矿箕斗竖井的快速施工技术&黄明健 王军华 谢海鹏988

通风与充填994

大红山铁矿4000kt/a二期通风系统合理供风量研究&高伟994

大红山铁矿通风系统现状分析与调控策略&杨光勇 王旭斌 谢宁芳998

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制备技术探讨&周富诚 唐国栋 郭俊辉1005

大红山微细粒铁尾矿沉降特性研究&罗钧耀 张召述 王金博 伍祥 唐国栋1009

分级尾砂胶结充填新工艺与新材料的研究&徐万寿 周富诚1015

地压与岩石力学1020

大红山铁矿崩落法开采覆盖岩层合理厚度研究&余正方1020

大红山铁矿采场垮塌区的处理&李雪明 杨国永1027

大红山铁矿中、深部采区衔接贯通方案的探讨&杨国永 李雪明1030

昆钢大红山铁矿塌陷区沉降测量的必要性&李波 王莎莎1033

大红山铁矿地压综合监测系统的初步应用研究&赵子巍 胡静云 林峰 彭府华 李庶林 余正方1036

设备与自动化1044

大红山铁矿主斜井胶带运输&徐进平1044

无轨采矿设备在大红山矿区的应用&余南中 谭锐104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三大系统”探索&赵立群 资伟 郭朝辉1055

地下特大型铁矿山数字化监控调度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资伟 赵立群 郭朝辉1062

LC+FM458构架在大红山铁矿箕斗井提升机上的应用&杨建华1068

数控模拟视频监控在大红山铁矿视频整合中的应用&谢顺荣1073

经济与管理1077

大红山铁矿4000kt/a采选管道工程建设的初步经济评价和效果分析&余南中 张岚1077

大红山铜铁矿项目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张岚1086

昆钢大红山铁矿工程建设投资的控制&王正华1099

浅谈矿山井下基建项目管理探索与实践&李春红1104

选矿1108

选矿工艺1108

昆钢大红山铁矿4000kt/a选矿厂设计方案探讨&沈立义1108

云南大红山铁矿4000kt/a选矿厂半自磨系统设计&曾野1113

云南大红山铁矿三选厂深部铜系列选矿设计&曾野1122

浅谈昆钢大红山铁矿4000kt/a选厂生产工艺改造实践&张江龙 刘娟1131

大红山铁矿4000kt/a选矿厂降尾改造&王蕾 李冬洋1141

大红山铁矿4000kt/a选厂再磨流程及设备选择讨论&李登敏 段希祥1145

昆钢大红山二选厂强磁选精矿提质降硅技改实践&刘仁刚 沈立义 刘洋1150

大红山铁矿4000kt/a选矿厂尾矿再选试验及初步实践&沈立义1156

大红山铁矿矿物资源加工综合利用研究&童雄 王晓 谢贤 蓝卓越1161

设备与自动化1170

大红山选矿厂半自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李丹 王浩 刘建平1170

昆钢大红山铁矿4000kt/a选矿厂中φ8.53m×4.27m半自磨机的应用实例&李登敏1174

水隔泵回水池和压力波动技改解决多级清水泵的磨损问题&杨天明1181

在线式粒度分析仪在选矿自动化上的应用&杨建华1185

昆钢大红山提高φ8.53m×4.27m半自磨机处理量实践&郑旭1188

大红山铁矿500kt/a铁选厂三段磨细磨与高频振网筛闭路分级技术改造&李平 沈立义1195

尾矿与总图1200

龙都尾矿库中线法筑坝尾矿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杨燕 戴红波 杨永浩 徐佳俊1200

大红山尾矿固化干堆探索&郭俊辉 唐国栋 周富诚1207

大红山铁矿总图设计中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刘家文 夏欣1214

精矿管道1219

大红山铁精矿管道试车和调试研究&薛天铸 傅玉滨1219

钢铁科技的世纪迸发——记“复杂地形长距离铁精矿固液两相浆体输送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科技攻关1225

陶瓷过滤机尾轮控制系统的改进设计&李如学 普光跃 潘春雷 白建民 吴建德1228

一种长距离浆体输送管道拒雷击控制系统的设计&拔海波 安建 普光跃 潘春雷 吴建德1232

长距离、高扬程固体物料输送管道压力分段控制系统设计&拔海波1236

新模式办矿1239

践行科学发展观与深化矿山改革&王正华1239

论企业运营中协作单位有效管控的探索与实践12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