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的中国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世纪的中国美学
  • 吴志翔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6874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美学史-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世纪的中国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美丽的误会1

第一章 梁启超:多情多血的美学1

他的热血,常常保持着沸度2

第一节 情随心动境缘情迁3

心力:除心中之奴隶3

情感:宇宙间的大秘密7

境界: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10

第二节 趣味与审美趣味14

趣味:生活的原动力14

艺术:升华趣味,诱发美感16

第三节 美的身份与美的表情20

美与真:“阿特先生”养出了“赛因士儿子”?20

表情法:情感与形式就像一对情人23

第四节 诗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26

诗界革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26

小说界革命:“熏”、“浸”、“刺”、“提”四力29

第二章 王国维:寻求慰藉的美学34

昆明湖上的那圈波纹35

第一节 美学:求生命的“慰藉之道”37

与叔本华和康德的亲缘37

慰藉—他最喜欢使用的一个词40

他是使美学获得独立价值的第一人42

第二节 悲剧:俯仰于“生活之欲”44

欲望是痛苦的根源44

解脱之途何处寻觅?46

“挥刀自宫”式的解脱49

中国到底有没有悲剧?50

第三节 境界:传统美学范畴一网打尽54

境界,还是意境?54

“境界”说的基本含义56

“境界”说的三组关系57

第四节 古雅说与美育论:还是为了慰藉62

优美与宏壮,愉快与“痛并快乐着”62

古雅:“玩物丧志”也不坏64

“古雅”另类解读:Time works66

眩惑,其实就是低级趣味68

美育:最大的牵挂还是人生69

第三章 蔡元培:人格完善的美学73

美育,从胎儿一直到坟墓74

第一节 美与艺术的基本观念75

超脱与普遍/优美与壮美76

横向轴:美术与科学的关系79

纵向轴:艺术的起源和演化81

第二节 美育:找到遗失的美好85

美育与人生85

美育无处不在89

第三节 美育代宗教93

第四章 鲁迅:生命张力的美学99

他的人生有一种“反美学”的质素100

第一节 强力的生命美学和文艺价值103

“火与铁”锻造的“力与美”103

天才就是“精神界战士”109

文艺功用:“撄人心说”………,114

第二节 鲁迅的美育思想和形式美感论118

“发扬真美”及“发见文化”118

“以刀代笔”的“有力之美”122

第三节 “仿徨于无地”中挺立的审美精神128

第五章 吕澂:学科化的“美学概论”136

从美学少年到佛学大师136

第一节 “美术革命”:艺术的新生139

第二节 美学的性质与美的本质144

美学:价值之学、规范之学144

“美的价值”论:表出人格价值147

第三节 审美态度及美感论、艺术论151

“美的态度”说:生命“没入”对象151

美感论:生命自然流畅展开的快感155

艺术论:生命的表白158

第六章 朱光潜:中西融通的“美学拾穗”160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161

第一节 人生的美学化164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164

从趣味出发:朱光潜、王国维、周作人168

超脱:脱俗、摆脱、超越171

第二节 审美经验分析(上)174

审美的距离:“不即不离”175

悲剧快感:源自心理距离177

第三节 审美经验分析(下)179

“我的生命和物的生命往复交流”179

几组矛盾关系的“调和”184

第四节“曲终人不见”:朱光潜与鲁迅189

第七章 宗白华:天人合一的“美学散步”195

“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196

第一节“美乡的醉梦者”200

散步的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00

诗意的美:“你可曾同那疏林透射的斜阳共舞”204

晋人的美:“振依千仞冈,濯足万里流”206

第二节 中西美学的殊途与圆融211

中西形而上学的差异211

中西艺术美学的不同重心213

中西艺术中的空间意识215

两种艺境:空灵与充实217

第三节 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219

第八章 邓以蛰:“诗与历史”及书画美学224

陶醉于文化的“厚味”225

第一节 画的“境界”与诗的“境遇”227

艺术理想:“纯形世界,绝对境界”227

诗:在“境遇”与“境界”之间231

第二节 意境论:书画艺术美学研究234

书法之美:“莫非来自意境”235

绘画之美:“归于气韵生动”238

第九章 滕固:“美术小史”和艺术理论242

一位被美术史遗忘的美术史家243

第一节 推崇体验和创造的艺术论245

科学与艺术—个性的自由245

体验与艺术—气韵生动248

艺术之节奏—对宇宙人生的深度体验251

第二节 《中国美术小史》:审美的发育史254

第十章 蔡仪的客观反映论美学:美是典型259

蔡仪美学:从“宠儿”到“弃妇”260

第一节 《新美学》:美论与美感论263

新美学“新”在何处?264

“美是典型”和“美是规律”266

美感是精神欲求满足的愉快268

第二节 对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批评271

对朱光潜“美在心物关系”的批评273

对朱光潜“自然无美”和“实践”观点的批评275

对朱光潜“人生艺术化”的批评277

第十一章 徐复观的新儒家美学:中国艺术精神279

一位新儒家学者的文化乡愁280

第一节 论孔子和儒家的艺术精神282

“乐”为什么重要?282

“乐”如何与“仁”相通?284

艺术精神如何通向人生?286

第二节 论庄子和道家的艺术精神289

道与艺术精神290

对庄子几个重要概念的阐释292

第十二章 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论美学:“积淀”说298

寻找生命的“故园情意”299

第一节 主体性实践论与美学的使命303

第二节 审美的“积淀”说307

废墟因何而美?—形式里积淀了内容307

性如何变成爱?—理性向感性的积淀310

第三节“美的历程”和“华夏美学”313

美的历程:“积淀”说的历史展开313

华夏美学:传统文化的魅惑316

附录:陈望衡的“境界本体论”美学322

后记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