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鉴定学专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药鉴定学专论
  • 康廷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783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中药鉴定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药鉴定学专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中药鉴定学的内涵与外延1

一、中药鉴定学的内涵1

二、中药鉴定学的外延2

三、中药鉴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第二节 中药品质理论与鉴定方法3

一、中药品质理论3

二、中药品质鉴定方法5

第三节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趋势6

一、中药鉴定学与中药现代化6

二、中药鉴定学发展的特点9

三、中药鉴定研究的思路10

第二章 中药质量标准及中药标准物质研究13

第一节 药品标准的定义、属性及中药质量标准发展简况13

一、药品与药品标准的定义13

二、药品标准的属性13

三、我国中药质量标准发展简况14

第二节 中药质量标准现状分析15

一、我国现行中药质量标准取得的成果15

二、我国现行中药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0

第三节 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发展趋势25

一、增加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中药数量26

二、推进中药一物一名和一名一物工作进程26

三、加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27

四、加强中药标准物质的研究28

五、加强中药安全性研究与检测28

六、提升中药质量标准的先进性与实用性28

七、进行中药质量评价系统模式和中药质量标准模式的研究29

八、中药国际化标准的研究与建立已成大势所趋30

第四节 中药标准物质研究30

一、标准物质及药品标准物质的含义与特性31

二、我国历版药典收载中药标准物质情况31

三、标准物质的分类及我国医药用标准物质的分级和定级条件32

四、我国药品标准物质的制备、标定与管理33

五、化学对照物质的建立33

六、中药对照物质的质量要求34

第三章 中药材品种鉴定的思路与方法38

第一节 中药材品种的含义和鉴定意义38

一、中药材品种的含义38

二、中药材品种鉴定的意义40

第二节 中药材品种鉴定的思路与方法41

一、中药材品种鉴定的依据41

二、中药材品种鉴定的指导思想41

三、中药材品种现状分析42

四、形成中药材混伪品的原因52

五、中药材品种鉴定的方法与对策53

六、品种鉴定举例54

第三节 本草考证55

一、本草考证的目的意义55

二、本草考证的思路与方法56

三、本草考证举例62

第四章 中药采收、贮藏的时间节律与中药质量65

第一节 中药采收的时间节律65

一、年节律66

二、月节律67

三、日节律69

四、时节律69

第二节 中药贮藏的时间节律70

一、缩短贮藏时间以保持中药质量70

二、关于古人的“六陈论”71

第五章 中药性状鉴定与中药质量74

第一节 中药性状鉴定的现实意义74

一、中药性状鉴定知识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74

二、中药性状鉴定是法定的质量标准75

三、中药性状鉴定是划分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重要依据75

四、中药性状鉴定方法的特点与延展75

第二节 中药性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76

一、中药性状特征与基原76

二、中药性状特征与生境77

三、中药性状特征与采收加工78

四、中药性状特征与显微结构79

第三节 中药性状特征与质量的相关性80

一、产地与中药性状质量80

二、化学成分与中药性状质量81

三、纯净度与中药性状质量81

第四节 中药性状气味与功效气味的相关性83

一、中药的性状气味83

二、中药的功效气味85

三、中药性状气味与功效气味的相关性89

第五节 古代中药质量标准的科学性问题89

一、古代中药的质量标准89

二、古代中药的质量标准分析91

第六节 中药性状品质评价理论与新技术92

一、“辨状论质”理论92

二、电子舌、电子鼻技术对性状气味的模拟表达93

三、中药半显微性状鉴定法94

第六章 中药商品与中药质量96

第一节 中药商品的含义与形成96

第二节 中药商品的品别、规格与等级划分97

一、中药商品的品别、规格与等级标准97

二、规格等级与中药质量的关系101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01

第三节 中药饮片102

一、饮片的特点与类型102

二、中药饮片与中药质量103

三、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106

第四节 中药商品的包装与毒性中药商品的管理106

一、中药商品包装的意义、现状与发展前景106

二、毒性中药商品的管理108

第五节 中药商品的价格与市场预测109

一、中药商品的价格政策与分类109

二、市场预测的作用、步骤与方法110

第七章 道地药材与中药质量113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发展113

一、道地药材概念的历史沿革113

二、道地药材概念的内涵114

三、道地药材的属性115

第二节 道地药材的研究现状116

一、道地药材种类和分布的系统整理116

二、道地药材形成原因分析118

三、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121

第三节 道地药材研究思路与方法123

第八章 中药显微鉴定规律研究127

第一节 中药组织形态学规律127

一、根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127

二、根茎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131

三、茎木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134

四、皮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136

五、叶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137

六、果实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138

七、常见种子类中药的分布及其组织构造特征140

第二节 中药粉末形态学规律140

一、草酸钙结晶的分布规律141

二、石细胞的分布规律144

第三节 中药显微鉴定技术146

一、显微定量技术146

二、显微化学技术149

三、孢粉技术150

四、数码显微成像技术152

第九章 中药光谱鉴定研究157

第一节 光谱的关键技术及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157

一、紫外-可见光谱157

二、红外光谱158

三、荧光光谱159

四、原子吸收光谱160

五、质谱161

第二节 中药光谱鉴定新进展162

一、中药紫外谱线组鉴别162

二、近红外光谱163

三、红外光谱仪器的联机技术164

四、二维相关红外光谱165

五、荧光光谱新技术168

六、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169

第十章 中药色谱鉴定研究172

第一节 中药薄层色谱鉴定172

一、定性鉴别173

二、限量检查175

三、含量测定175

第二节 中药高效液相色谱鉴定176

一、色谱一般条件的确定176

二、定性鉴别178

三、定量分析178

四、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181

第三节 中药气相色谱鉴定182

一、定性鉴别183

二、定量分析186

第四节 中药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鉴定187

一、定性鉴别188

二、定量分析190

三、高效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鉴定技术194

第五节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鉴定195

一、薄层色谱指纹图谱鉴定196

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鉴定197

三、气相色谱指纹图谱鉴定200

四、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鉴定204

第十一章 中药生物鉴定研究208

第一节 中药DNA分子鉴定208

一、DNA分子标记与常见的DNA分子标记技术209

二、DNA分子鉴定研究示例212

第二节 中药生物效价鉴定216

第三节 中药细胞生物学鉴定217

第四节 中药生物鉴定研究展望218

第十二章 核磁共振氢谱等鉴定技术研究221

第一节 核磁共振氢谱技术221

一、样品的制备及图谱解析221

二、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222

第二节 扫描电镜技术223

一、原理223

二、样品制备223

三、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224

第三节 生物芯片技术226

一、生物芯片的制备227

二、样品制备和检测227

三、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227

第十三章 动物类中药鉴定研究230

第一节 动物类中药的应用及研究概况230

一、应用概况230

二、研究的主要特点231

三、资源研究232

四、化学成分研究236

五、药理研究237

第二节 动物类中药的鉴定研究239

一、传统经验鉴别239

二、显微鉴定240

三、理化鉴定240

四、生物鉴定241

五、《中国药典》中动物药的鉴定242

第三节 动物类中药研究的发展趋势243

一、存在的问题243

二、主要发展趋势244

第十四章 矿物类中药鉴定研究248

第一节 矿物类中药研究概况248

一、品种与资源研究248

二、化学成分研究250

三、加工炮制研究252

四、药理、毒理研究252

五、临床研究253

第二节 矿物中药常用鉴定方法及应用253

一、取样和处理方法254

二、偏光显微镜分析法及应用255

三、X射线衍射分析法及应用263

四、热分析法及应用267

第十五章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274

第一节 影响中药安全性的物质分类274

一、内源性具有毒副作用的物质274

二、外源性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276

第二节 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277

一、农药残留量的检查方法及限量指标278

二、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检查方法及限量指标279

三、黄曲霉毒素的检查方法及限量指标281

第三节 中药安全性评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82

一、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282

二、未来发展趋势282

第十六章 中药材新药研究284

第一节 中药材新药研究标准体系285

一、药品注册的申请285

二、药物的临床前研究285

三、药物的临床试验286

四、新药的申报与审批286

五、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报与审批288

第二节 中药材新药的研究开发288

一、新品种的研究开发288

二、代用品的研究开发290

三、新药用部位的研究开发291

第三节 中药材新药申报资料项目与撰写内容291

一、申报资料项目291

二、撰写内容293

第四节 中药材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与展望296

第十七章 国外植物药及我国港台地区中药质量标准298

第一节 国外植物药质量标准发展概况298

一、植物药的定义298

二、国外植物药质量标准概况299

第二节 国外植物药的质量标准内容概览301

一、国外植物药质量标准内容301

二、国外植物药质量标准比较305

第三节 我国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中药标准305

一、我国香港特区中药标准305

二、我国台湾地区中药标准306

第四节 国外植物药及我国港台地区中药标准对中药标准化的参考意义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