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金龙,潘利红,詹文都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613714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中国-近代史-高等学校-教材;中国-现代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
一、内容聚焦1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2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3
(四)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3
二、史实回放5
(一)罪恶的鸦片贸易5
(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9
三、文献解读11
(一)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11
(二)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19
四、视野拓展21
(一)关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理论21
(二)如何认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客观影响26
五、思考探究31
(一)辨析题31
(二)论述题31
(三)材料分析题31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34
一、内容聚焦34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34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34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35
二、史实回放36
(一)天京事变36
(二)辛酉政变37
(三)容闳与幼童留美38
(四)公车上书40
三、文献解读41
(一)《天朝田亩制度》(节选)41
(二)洪仁玕:《资政新篇》(节选)42
(三)李鸿章:《轮船招商请奖折》(1875年3月24日)(节选)44
(四)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895年5月2日)(节选)45
四、视野拓展47
(一)如何看待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关系47
(二)“洋务运动”名称的由来50
(三)如何认识“中体西用”论文化观的作用52
(四)“戊戌政变”起因的多种解说55
五、思考探究57
(一)辨析题57
(二)论述题57
(三)材料分析题57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58
一、内容聚焦58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58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59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60
二、史实回放60
(一)保路风潮60
(二)宋教仁案63
三、文献解读65
(一)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1912年7月)65
(二)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10月)70
四、视野拓展72
(一)中共领导人与辛亥革命72
(二)几种否定辛亥革命的观点评析76
五、思考探究79
(一)辨析题79
(二)论述题80
(三)材料分析题80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82
一、内容聚焦82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82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83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83
二、史实回放84
(一)南陈北李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84
(二)党的“二大”与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87
(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提出89
三、文献解读91
(一)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91
(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节选)93
(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节选)95
四、视野拓展98
(一)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98
(二)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00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102
(四)陈独秀与国共“党内合作”的发展105
(五)如何评价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苏联对中国革命所起的作用107
五、思考探究110
(一)辨析题110
(二)论述题110
(三)材料分析题110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13
一、内容聚焦113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113
(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15
二、史实回放115
(一)逆境中的毛泽东——毛泽东是怎样三次失去兵权的115
(二)八七会议118
(三)刑场上的婚礼121
三、文献解读122
(一)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节选)122
(二)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节选)124
四、视野拓展127
(一)遵义会议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问题127
(二)关于红军长征战略部署的调整130
(三)土地革命兴起的原因及其对农村社会变革的影响132
五、思考探究138
(一)辨析题138
(二)论述题138
(三)材料分析题138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40
一、内容聚焦140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40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40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141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41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142
二、史实回放143
(一)南京大屠杀143
(二)华南细菌战145
三、文献解读147
(一)毛泽东:《论持久战》(节选)147
(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节选)149
(三)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节选)152
四、视野拓展156
(一)日本为何要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56
(二)溥仪为什么会充当伪“满洲国”傀儡159
(三)全面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161
(四)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为什么没有得到战争赔偿162
(五)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来龙去脉163
五、思考探究164
(一)辨析题164
(二)论述题164
(三)材料分析题164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167
一、内容聚焦167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167
(二)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167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168
(四)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169
二、史实回放169
(一)重庆谈判169
(二)进军东北171
(三)政治协商会议173
(四)孟良崮战役174
(五)第二条战线176
(六)全国大陆解放177
三、文献解读178
(一)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节选)178
(二)《中国土地法大纲》(节选)180
(三)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节选)182
四、视野拓展184
(一)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184
(二)国民党是怎样发动全面反共内战的185
(三)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真面目186
(四)国民党丢失大陆政权的原因188
(五)解放战争期间的人民支前运动189
五、思考探究191
(一)辨析题191
(二)论述题191
(三)材料分析题191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3
一、内容聚焦193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193
(二)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93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194
二、史实回放195
(一)抗美援朝运动195
(二)“银元之战”、“米棉之战”197
(三)西藏和平解放199
(四)反对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斗争201
三、文献解读20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2
(二)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203
(三)《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节选)206
(四)李维汉:《国家资本主义问题》(节选)207
(五)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节选)210
四、视野拓展211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开展“三反”、“五反”运动211
(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怎样完成的?为什么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213
(三)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216
五、思考探究219
(一)辨析题219
(二)论述题219
(三)材料分析题220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22
一、内容聚焦222
(一)良好的开局222
(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222
(三)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223
二、史实回放223
(一)七千人大会223
(二)《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25
(三)二月抗争227
三、文献解读228
(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节选)228
(二)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节选)230
(三)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231
(四)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节选)233
(五)胡锦涛:《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235
四、视野拓展236
(一)关于苏联模式236
(二)如何理解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238
(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考察239
(四)“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与起因242
五、思考探究244
(一)辨析题244
(二)论述题244
(三)材料分析题245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46
一、内容聚焦246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46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246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247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47
(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248
二、史实回放248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248
(二)令西方瞩目的中国航天技术251
三、文献解读253
(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节选)253
(二)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节选)257
四、视野拓展260
(一)如何看待1989年的政治风波260
(二)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的影响261
(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63
五、思考探究264
(一)辨析题264
(二)论述题264
(三)材料分析题265
附录 思考探究题理解要点266
后记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