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优势培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优势培育
  • 康桂芬,张国强,刘娟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2680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优势培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论篇3

第一章 比较优势理论:理论溯源3

第一节 古典比较优势理论3

一、绝对优势理论3

二、比较优势理论5

第二节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7

一、机会成本理论7

二、要素禀赋理论8

三、里昂惕夫之谜产生的优势理论10

第三节 马克思比较优势理论13

一、国际分工理论13

二、国际价值理论14

三、社会再生产理论16

第二章 经济区位理论:空间经济秩序的生成机理解说18

第一节 经济区位与区位选择18

一、经济区位的一般性描述18

二、经济区位的意义19

三、经济区位选择20

第二节 经济区位的形成机制24

一、区位指向24

二、聚集与扩散机制26

三、空间近邻效应29

第三节 经济区位理论的模式及演变30

一、增长极理论30

二、中心——外围理论32

三、辐射理论34

第三章 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理论:区域经济的梯度推移模式分析37

第一节 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37

一、现代梯度分布的基本内涵37

二、梯度推移理论的渊源39

三、梯度推移理论的主要内容40

第二节 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的动态效应分析44

一、极化效应强化了高梯度地区的超前发展44

二、扩散效应带动了低梯度地区的协调发展46

三、回程效应促使了各梯度地区发展差距的扩大46

第三节 反梯度推移理论47

一、梯度推移理论的局限性47

二、反梯度推移理论48

第四章 后发优势理论:跨越式发展的逻辑分析52

第一节 后发优势范畴的一般考察52

一、后发优势范畴的提出及相关阐释52

二、后发优势范畴蕴涵着“后发”者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55

三、后发优势范畴的适用范围56

第二节 后发优势的生成机理与现实表现57

一、后发优势的生成机理57

二、后发优势的现实表现60

第三节 发挥后发优势的条件与策略65

一、后发展国家的处境:优势与劣势并存65

二、后发展国家发挥后发优势的策略66

第五章 区域二元结构理论:区域经济结构的转换分析70

第一节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70

一、二元经济结构的内涵与形成条件70

二、二元经济结构变动的模型分析73

三、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和消除76

第二节 区域二元结构理论78

一、区域二元结构的内涵及成因78

二、区域二元结构框架下的经济增长分析79

三、区域二元结构理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84

实践篇89

第六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89

第一节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过程89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89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93

第二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的基本格局95

一、经济协作区的六大经济区域格局95

二、地区间内在联系的六大经济区域格局97

三、综合经济区划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区域格局99

第三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101

一、地区经济总体布局构架初步形成101

二、各具特色的区域分工和合作的格局基本形成102

 三、全方位参与国内外经济大循环格局基本形成103

四、区域间经济发展逐步走向协调103

第七章 我国区域经济优势比较分析105

第一节 区域经济优势的确定与转化105

一、区域经济优势的决定因素105

二、区域经济优势的转变108

三、区域经济优势比较分类109

第二节 我国区域经济优势现状111

一、生产要素优势比较111

二、经济水平优势比较115

三、基础设施优势比较116

四、区位优势比较117

五、政策优势比较117

第三节 区域经济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18

一、区域经济优势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118

二、区域经济优势对产业结构的影响119

三、区域经济优势对特定产业部门生产发展的影响120

四、区域经济优势对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121

第八章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122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122

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122

二、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124

三、城市化水平的差异125

四、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差异126

五、所有制结构的差异126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127

一、影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因素127

二、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130

三、历史文化因素131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经济影响133

一、正确认识区域差距问题133

二、适度差距的积极影响135

三、差距过大的消极影响136

第九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与结构调整140

第一节 制度创新与结构调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40

一、制度创新的内涵与地位140

二、经济结构与结构调整的意义143

第二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144

一、制度创新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144

二、区域经济运行体制的变革145

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演变150

第三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结构调整153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结构变动的总体状况153

二、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性——从问题角度的分析155

对策篇161

第十章 区域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完善161

第一节 区域所有制结构对区域经济优势培育的影响161

一、区域所有制结构的合理调整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162

二、区域所有制结构的合理调整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165

三、区域所有制结构的合理调整有利于区域经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167

第二节 合理确定各所有制经济的产业发展指向168

一、国有经济的主导功能及其产业定位168

二、集体经济的产权特征及其产业定位169

三、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特征及其产业定位170

第三节 合理确定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着力点172

一、区域所有制结构现存的突出问题172

二、东部地区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着力点173

三、中西部地区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着力点177

第十一章 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183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优势培育的效应分析183

一、区域产业结构及其演变的影响因素183

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的衡量标准184

三、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对区域经济优势培育的效应分析186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188

一、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区域优势主导产业188

二、搞好关联产业和基础产业的配套193

第三节 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向195

一、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向195

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向197

三、中部次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向199

四、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向201

第十二章 区域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205

第一节 产业组织结构对区域经济优势培育的影响205

一、产业组织结构及其变化因素205

二、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在区域经济优势培育中的作用207

第二节 我国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及制约因素210

一、我国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210

二、我国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214

第三节 我国区域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对策216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竞争的运行机制217

二、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组织政策218

三、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大企业集团218

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保持产业组织内部的竞争力219

五、塑造不同规模企业间有效协同的组织形式220

第十三章 区域技术结构的创新221

第一节 技术结构创新对区域经济优势培育的影响221

一、技术结构及其创新的意义221

二、技术结构创新在区域经济优势培育中的作用223

第二节 我国技术结构的现状与制约因素225

一、我国技术结构的现状225

二、我国技术结构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227

第三节 我国区域经济的技术结构创新230

一、增强意识,真正把技术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230

二、转换职能,创造技术创新良好的社会环境231

三、理顺政企关系,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的主体232

四、完善传导中介,加速培育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232

五、积极培育风险投资,为创新与产业化拓宽投融资渠道233

六、以教育为本,培育具有技术创新的人才234

第十四章 区域城镇化建设的推进235

第一节 城镇化在区域经济优势培育中的功能分析235

一、城镇化内涵的基本诠释235

二、城镇化对区域经济优势培育的影响237

三、城镇化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239

第二节 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240

一、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整体滞后且区际差异明显240

二、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243

第三节 不同区域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选择245

一、东部发达地区应致力于提升城镇发展质量,构建领先的大都市圈246

二、中部次发达地区应致力于完善中心城市的结构和功能249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应致力于优先发展大中城市,推进重点小城镇建设250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优势培育中的政府作用256

第一节 政府对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256

一、政府对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56

二、政府对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258

三、政府对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任务界定259

第二节 政府培育区域经济优势的职能262

一、引导和促进各区域合理分工,发挥比较优势262

二、培育核心竞争力,建立竞争优势263

三、实施倾斜政策,扶持比较优势263

四、改善宏观环境,将劣势转化为优势264

第三节 政府培育区域经济优势的战略及政策取向265

一、政府对区域经济优势的培育战略265

二、培育区域经济优势的政策取向268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优势培育的国际经验与借鉴273

第一节 世界主要国家培育区域经济优势的基本经验273

一、注重区域经济开发和区域均衡发展273

二、运用多种政策手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76

三、适当采取直接干预措施279

四、建立区域经济政策执行机构280

五、制定相关法律,提供法律保障282

第二节 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启示283

一、尽快着手进行地区发展立法283

二、强化中央政府调控能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284

三、建立健全地区开发金融体系285

四、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投资和扶持力度287

主要参考书目289

后记2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