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意识学 生命 欲望 意识 文化与教育:自然主义生命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赵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团结出版社
- ISBN:978780214142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876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912页
- 主题词:自然主义-生命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意识学 生命 欲望 意识 文化与教育:自然主义生命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生命 欲望 意识 知觉 智力1
一、生命力1
1、生命的自然形态1
2、生理——物理3
3、生命力的结构形式4
4、生命王国——皇室成员之喻10
二、欲望17
1、利欲19
2、权欲24
3、性欲30
(1)对弗洛伊德的最本能之“性驱力”的看法或批判30
(2)性欲与利欲的关系35
(3)性欲本能36
(4)性冲动的原始动机40
(5)性爱与情绪41
4、情欲43
(1)情欲释放的性质43
(2)情欲的正面因素44
(3)情欲的负面因素45
三、意识48
1、意识词解48
2、意识问题与当代社会形态的关系50
3、意识、智能的生理位置及动能形式55
4、意识是什么?64
(1)意识的行为与目的65
(2)欲望、意识以及利欲、情欲的彼流关系70
(3)意识流量与上意识、下意识反映72
(4)从思维模式看上意识与下意识问题76
(5)上意识与下意识的交融点78
(6)生命选择欲望时的主动与被动关系79
(7)警觉——上意识的制高点82
(8)如何做出准确的判断85
(9)如何确立正确的调节点86
(10)惊恐产生的弊与利89
(11)悲凄产生的弊与利93
(12)上意识与下意识反映的差异性96
(13)关于无意识和潜意识102
(14)重返朴、实、善、真、美之解读105
5、对弗朗西斯·克里克之“自由意志”的看法115
6、对克里克用研究神经元的渠道来认识意识方法的思考118
(1)意识反映不同于物理的“单一”性反应模式120
(2)从量子力学到“决定生物意识论”到宇宙两性论的联想122
四、知觉部分125
1、视觉127
(1)视觉唯利特性127
(2)进化与视觉131
(3)视觉意识的时空觉134
(4)视觉的时间盲区136
(5)视觉与意识、记忆的关系138
(6)视觉比例——黄金分割律新解141
(7)视觉色彩的互补效应145
a/互补——宇宙演绎的规律形式145
b/视觉残象——“纯粹的”视觉记忆149
c/视觉反映——生命、存在、概率、演绎150
(8)视觉色彩的互补效应——印象派视觉分析152
a/古典主义视觉意识的专一性155
b/意识开放——印象派时代及后的审美意识157
c/下意识状态与契机——视觉互补效应的感觉基础160
(9)意识、文化及个性——印象派视觉心理分析163
a/马奈163
b/莫奈167
c/毕萨罗170
d/塞尚172
e/雷诺阿178
f/德加180
g/修拉182
h/凡·高189
i/高更196
(10)从视觉解放到多元艺术的形成及其渊源关系202
2、听觉217
3、触觉222
4、嗅觉227
5、味觉229
五、智力(思维区)231
1、记忆力231
(1)记忆的性质231
a/直接感性记忆233
b/重叠理性记忆236
c/条件反射记忆240
(2)记忆力的衍生及进化241
a/群居——意识——亲昵——记忆241
b/意识与记忆244
c/群居的亲昵与记忆245
(3)记忆与智能247
(4)记忆与神童248
2、想象力250
3、注意力256
4、观察力257
5、形象思维力258
6、抽象思维力260
7、分析力262
8、逻辑力264
9、判断力265
(1)关于判断265
(2)关于偏见:评美国戈登·奥尔波特等对“偏见”的看法267
10、统筹力282
11、数理力283
12、理解力286
(1)理解力的性质与特点286
(2)以抽象记忆为优势的理解力类型286
(3)以形象记忆为特点的理解力类型287
(4)以抽象思维性为理解力的类型288
六、意识力群体(觉悟反馈区)288
1、感悟力289
2、建设性291
3、虔诚性294
(1)虔诚性词解294
(2)虔诚的意识形态294
(3)虔诚——执着——成果296
(4)虔诚——爱——付出——淡欲296
(5)虔诚与宗教298
(6)虔诚——道德——文化300
(7)虔诚——意识的回绕、完备、开凿、领悟302
(8)虔诚的唯美与纯粹305
4、协调性305
5、创造性309
6、安全感316
7、满足感320
(1)满足感——欲望需求的平衡心理320
(2)满足感的意识定位——世界现实象324
(3)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生命观——路遥与老队长之死333
(4)满足感的适从性339
(5)文化类别的利欲观和满足感342
8、理性362
(1)理性概述362
(2)理性的自然属性363
(3)理性与经验367
(4)理性与知识367
(5)理性的拟定目标与方法370
(6)理性、理智与上、下意识的关系371
(7)理智获取的偶然“成果”——痛苦与惊吓372
a/痛苦374
b/痛苦与精神分裂症375
c/精神分裂症与疗养关系376
d/我的惊吓体验和感想377
e/惊吓与痛苦——负面中的正面作用380
(8)理智的动力——危机与警觉382
9、耐力385
10、顺应性387
11、放弃觉388
12、跳跃性392
13、急躁性395
14、破坏性397
15、逆反性400
(1)对逆反性的判断与定位400
(2)逆反性的价值取向403
(3)逆反性与耐力的关系409
16、悖向性410
七、语言力与行为力412
1、语言力412
(1)语言性质412
(2)语言与听觉的关系415
(3)间接的媒介语言415
(4)语言与文字417
(5)关于口吃423
a/口吃的原因423
b/口吃的心理、生理因素427
c/口吃——听觉——记忆——理性429
d/口吃矫正的方法432
e/口吃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436
f/口吃负面的正面因素437
2、行为力438
第2章 意识与文化444
一、意识与环境444
1、意识与环境条件的关系446
(1)非洲的环境与意识448
(2)欧洲的环境与意识450
(3)亚洲的环境与意识452
(4)日本个性的由来457
(5)中国意识——黄河环境与农耕意识461
二、中国意识与文化467
1、宗法制形式及社会形态467
2、周朝的德政意识与文化470
(1)《尚书》与西周文化478
(2)《易经》与西周文化482
(3)《诗经》与西周文化486
3、春秋战国诸子的意识与文化493
(1)管子496
(2)老子504
a/老子思想与先前文化的关系505
b/最为超脱的思想境界507
c/最为灵巧的意识方法507
d/最为淡然的利欲形态509
e/最为本源的揭示事物512
f/最为广泛的影响力512
g/最为延续的精神价值513
(3)孔子514
a/孔子的价值观念515
b/孔子思想体系的博大和影响力516
c/孔子与农耕意识517
d/孔子的意识特性521
e/封建主义意识与现实民主意识的根源比较522
f/儒学思想与未来世界的关系526
(4)孙武527
(5)墨子534
(6)商鞅536
(7)韩非子546
4、西汉时代的意识与文化557
(1)西汉文化的特点557
(2)前汉文化的缔造者——刘邦的意识形态562
(3)“无为而治”与“文景之治”570
(4)汉武帝的意识形态与文化心理574
(5)主观的董仲舒579
(6)客观的司马迁583
(7)西汉——道家文化的试验地与儒家文化的分水岭588
5、唐代意识与文化591
(1)李世民的意识与文化心理593
(2)唐朝文化的浪漫情结——儒家思想发展的顶端596
(3)李白与杜甫601
(4)从朴素的现实观上看诗歌艺术之“游戏”606
6、宋代意识与文化612
(1)宋太祖与宋太宗613
(2)宋词与歌曲发展中的节律形式及渊源关系625
(3)苏轼631
(4)王安石与朱熹636
7、元代意识与文化642
(1)元代文化的演绎形式642
(2)成吉思汗的少年时代643
(3)游牧民族的强悍意识645
(4)速度——快感——视野647
(5)对既定价值的挥霍与洒脱648
(6)食物性质与获取方式对意识形态的影响649
(7)元朝的政治与文化652
8、明代意识与文化663
(1)明太祖、元太祖、宋太祖利欲意识的比较663
(2)明太祖朱元璋的身世666
(3)明太祖及后世执政中的意识形态667
9、清代的意识文化678
(1)民族文化交融的心理678
(2)时代意识的大变迁681
(3)民众意识的转变与西方列强的侵略683
(4)满清家族的意识形态686
(5)异族的谨慎与谨慎的祖训692
(6)封建主义王朝的性质与现实性的民主意义694
(7)慈禧——封建主义王朝的最后一个守护者697
10、关于“甜食文化”698
(1)“甜食文化”的概念698
(2)“甜食文化”的属性700
(3)“甜食文化”与“健康文化”之比较704
(4)“甜食”概念的相对性705
第3章 意识与教育710
一、意识学的形式与方法711
1、意识学概念与方法阐释711
2、教育意识的概述714
二、国内教育现状之分析715
1、理想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差距716
2、唯美课文的弊端——形式主义的帷幔720
3、文化传统的负面性723
4、审美建立的被动性725
5、教与学的“对接”关联的迷朦726
三、教育改进的新措施726
1、意识教育法727
(1)认识意识、编纂意识、应用意识727
(2)意识的经验反馈式与回敛塑成式732
(3)意识教育的“支点”参考734
(4)《一个也不能少》的意识“导演”观736
(5)塑造意识的调节式——利欲、情欲的编纂关系737
(6)警觉——上意识的触发式739
(7)没有天才,只有方式——春秋战国诸子智能分析742
2、理性意识的早开发752
(1)尽早建立审美意识与相对观念752
(2)审美建立的过程753
(3)审美确立的引导756
(4)审美、辨证与利欲、情欲的关系757
四、教育人生的三部曲759
1、早期教育760
(1)胎儿教育762
(2)一岁前的教育763
(3)一至三岁教育765
(4)三至六岁教育768
2、少年教育786
(1)一至二年级阶段787
a/搭建宏观意识,填充精细内容788
b/巩固强化“五觉”,依据意识特性调整“五觉”关系790
c/宗教文化于教育中的作用792
(2)三至四年级阶段796
a/开展“意识”课程,学习和觉悟到自我存在的理喻样式796
b/爱——责任——付出798
c/培养初级审美观800
(a)激情报答——“疯狂英语”800
(b)利欲、情欲的能动性802
(c)物理性锻炼803
(3)五到六年级阶段803
a/自控编纂利欲、情欲关系803
b/唯美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课程对比807
c/主导常规性辩论811
(4)初中阶段813
a/即日自我意识的动向与把控813
b/形式、唯美的适度评说814
c/重复关注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差异性814
3、青年教育815
(1)高中阶段815
a/社会成人审美评鉴815
b/阐述利欲关系,明确生命目的816
(2)大学教育817
a/认清意识根本,平衡利欲观念,建立辨证方法818
b/谐调、矫正审美观与世界观的完整性确立819
c/专业教学中的现实观与具体性820
d/景观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的办法821
e/体育训练的机械性——篮球投篮方式的意识规导式830
第4章 世界趋势:发展——危机——结果835
1、欲力——智能——物质836
2、新物欲主义与生存危机840
3、彻悟生命形式把控意识行为849
4、意识变应的“临界点”——彻悟的理性光芒产生850
5、新自然主义的纯粹性——伤痕心理的后人类859
后记——写作状态及宇宙演绎观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