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rotel 2004实用教程 原理图与PCB设计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Protel 2004实用教程 原理图与PCB设计 第2版
  • 谷树忠,侯丽华,姜航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08308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印刷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Protel 2004-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Protel 2004实用教程 原理图与PCB设计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Protel 2004系统1

1.1 Prote12004的组成与特点1

1.1.1 Prote12004的组成1

1.1.2Prote12004的特点1

1.2 Prote12004的运行环境2

1.3 Prote12004的安装与认证3

1.3.1 Prote12004的安装3

1.3.2 Prote12004的认证4

1.4 Prote12004的界面7

1.4.1 Prote12004的主菜单栏8

1.4.2 Prote12004的主页11

1.4.3 Prote12004的工作面板11

1.5工作面板的操作12

1.5.1面板的激活12

1.5.2面板的工作状态13

1.5.3面板的选择及状态的转换14

1.6 Prote12004的项目15

1.6.1项目的打开和编辑15

1.6.2新项目的建立18

1.6.3项目与文件20

1.6.4关闭文件及工作窗口22

1.7 Prote 1 2004资源用户化22

1.7.1编辑菜单23

1.7.2创建下拉菜单26

1.7.3删除下拉菜单27

1.7.4恢复系统资源28

1.8设置系统参数28

1.8.1常规参数设置28

1.8.2视图参数设置29

1.8.3透明效果设置30

1.8.4版本控制选项31

1.8.5备份选项设置31

1.8.6项目面板视图设置32

练习33

第2章 原理图编辑器及参数34

2.1启动原理图编辑器34

2.1.1从“Files”面板中启动原理图编辑器34

2.1.2从主页Home中启动原理图编辑器35

2.1.3从主菜单中启动原理图编辑器36

2.2原理图编辑器界面介绍37

2.3原理图编辑器常用菜单38

2.3.1 “File”菜单38

2.3.2 “View”菜单38

2.3.3 “Project”菜单39

2.3.4 “Help”菜单40

2.3.5 “Right Mouse Click”菜单40

2.4原理图编辑器界面配置40

2.5图纸参数设置41

2.5.1图纸规格设置42

2.5.2图纸选项设置43

2.5.3图纸栅格设置44

2.5.4自动捕获电气节点设置44

2.5.5快速切换栅格命令44

2.5.6填写图纸设计信息45

2.6原理图编辑器系统参数设置46

2.6.1原理图参数设置46

2.6.2图形编辑参数设置48

2.6.3编译器参数设置50

2.6.4自动变焦参数设置50

2.6.5常用图件默认值参数设置51

练习52

第3章 原理图设计实例53

3.1原理图设计流程53

3.2原理图的设计54

3.2.1创建一个项目54

3.2.2创建原理图文件55

3.2.3加载元件库56

3.2.4放置元件58

3.2.5放置导线60

3.2.6放置电源端子61

3.3原理图的编辑与调整62

3.3.1自动标识元件62

3.3.2快速自动标识元件和恢复标识66

3.3.3直接编辑元件字符型参数66

3.3.4添加元件参数67

3.4原理图的检查68

3.4.1编译参数设置68

3.4.2项目编译与定位错误元件71

3.5原理图的报表72

3.5.1生成网络表73

3.5.2 “Reports”菜单73

3.5.3材料清单73

3.5.4简易材料清单77

3.6原理图的输出78

3.6.1设置默认打印参数78

3.6.2设置打印机参数79

3.6.3打印预览79

3.6.4打印原理图80

练习80

第4章 原理图元件库的使用81

4.1元件库的调用81

4.1.1有效元件库的查看81

4.1.2元件库的搜索82

4.1.3元件库的加载83

4.1.4元件库的卸载84

4.2元件库的编辑管理84

4.2.1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85

4.2.2 “Tools”菜单85

4.2.3 “IEEE Symbols”菜单87

4.2.4元件库编辑管理器89

4.3新元件原理图符号绘制91

4.4新建元件库95

4.5生成项目元件库96

4.6生成元件报表97

4.7修订原理图符号98

4.8其他Protel版本库元件的调用99

4.8.1调用Prote199元件库99

4.8.2创建新集合元件库100

习题102

第5章 原理图设计常用工具103

5.1原理图编辑器工具栏简介103

5.2工具栏的使用方法104

5.3设置窗口显示104

5.3.1平铺窗口105

5.3.2水平平铺窗口106

5.3.3垂直平铺窗口107

5.3.4恢复默认的窗口层叠显示状态107

5.3.5在新窗口中打开文件107

5.3.6重排设计窗口107

5.3.7隐藏文件108

5.4工作面板108

5.4.1面板标签简介108

5.4.2剪贴板面板(Clipboard)功能简介109

5.4.3收藏面板(Favorites)功能简介110

5.4.4导航器面板(Navigator)功能简介112

5.4.5列表面板(List)功能简介114

5.4.6图纸面板(Sheet)功能简介117

5.5导线高亮工具——高亮笔118

练习119

第6章 原理图编辑常用方法120

6.1 “Edit”菜单120

6.2选取图件120

6.2.1 “Select”菜单命令121

6.2.2直接选取方法122

6.2.3 “DeSelect”菜单命令122

6.3剪贴图件123

6.3.1剪切123

6.3.2复制123

6.3.3粘贴123

6.3.4阵列粘贴124

6.4删除图件124

6.4.1个体删除“Delete”命令124

6.4.2组合删除“Clear”命令124

6.5移动与排列图件125

6.5.1平移图件125

6.5.2层移图件126

6.5.3排列图件126

6.6剪切导线127

6.7平移图纸129

6.8光标跳转129

6.9特殊粘贴命令130

6.9.1复写命令130

6.9.2橡皮图章命令130

6.10修改参数131

6.11全局编辑131

6.11.1原理图元件的全局编辑131

6.11.2字符的全局编辑134

练习136

第7章 原理图常用图件及属性137

7.1 “Place”菜单137

7.2元件放置与其属性设置137

7.2.1元件的放置137

7.2.2元件属性设置139

7.2.3属性分组框各参数及设置139

7.2.4图形分组框各参数及设置140

7.2.5参数列表分组框各参数及设置141

7.2.6模型列表分组框各参数及设置141

7.3导线放置与其属性设置144

7.3.1普通导线放置模式144

7.3.2点对点自动布线模式144

7.3.3导线属性设置145

7.4总线放置与其属性设置146

7.4.1总线放置146

7.4.2总线属性设置146

7.5总线入口放置与其属性设置146

7.5.1总线入口的放置146

7.5.2总线入口属性设置147

7.6放置网络标号与其属性147

7.6.1网络标号的放置148

7.6.2网络标号属性设置148

7.7节点放置与其属性设置149

7.7.1节点放置149

7.7.2节点属性设置150

7.8电源端子放置与其属性设置150

7.8.1电源端子简介150

7.8.2电源端子的放置151

7.8.3电源端子属性设置151

7.9放置No ERC指令与其属性设置152

7.9.1 No ERC指令的放置152

7.9.2 No ERC属性设置152

7.10放置注释文字与其属性设置152

7.10.1注释文字的放置152

7.10.2注释文字属性设置153

练习153

第8章 原理图层次设计154

8.1原理图的层次设计方法154

8.2自上而下原理图层次设计155

8.2.1建立母图155

8.2.2建立子图155

8.2.3由子图符号建立同名原理图158

8.2.4绘制子系统原理图159

8.2.5确立层次关系160

8.3自下而上的原理图层次设计160

8.3.1建立项目和原理图图纸160

8.3.2绘制原理图161

8.3.3由原理图生成子图符号161

8.3.4确立层次关系162

8.4层次电路设计报表163

8.4.1元件交叉引用报表163

8.4.2层次报表165

8.4.3端口引用参考报表165

练习166

第9章 PCB设计基础167

9.1印制电路板的结构167

9.2 PCB元件封装168

9.3常用元件的封装170

9.4 PCB的其他术语171

9.5启动PCB编辑器172

9.6 PCB编辑器界面与管理177

9.6.1 PCB编辑器界面177

9.6.2 “View”菜单178

9.6.3编辑区图件的查找179

练习182

第10章 PCB设计基本操作183

10.1 PCB编辑器工具栏简介183

10.1.1工具栏的打开与关闭183

10.1.2 “Place”菜单184

10.2放置图件方法184

10.2.1绘制导线184

10.2.2放置焊盘186

10.2.3放置过孔187

10.2.4放置字符串187

10.2.5放置位置坐标189

10.2.6放置尺寸标注189

10.2.7放置元件191

10.2.8放置矩形填充192

10.2.9放置多边形填充193

10.3图件的选取/取消选择194

10.3.1选择方式的种类与功能194

10.3.2图件的选取操作195

10.3.3选择指定的网络195

10.3.4切换图件的选取状态196

10.3.5图件的取消选择196

10.4删除图件196

10.5移动图件的方式197

10.6图件移动操作方法197

10.6.1移动图件97

10.6.2拖动图件197

10.6.3移动元件198

10.6.4拖动线段198

10.6.5拖动199

10.6.6移动已选中的图件199

10.6.7旋转已选中的图件199

10.6.8分离多边形填充199

10.7跳转查找图件200

10.7.1跳转查找方式200

10.7.2跳转查找的操作方法200

10.8其他操作命令201

10.9特殊粘贴的功能与操作方法202

10.10元器件封装的制作202

10.10.1 PCB库文件编辑器203

10.10.2 “Tools”和“Place”菜单203

10.10.3利用向导制作元件封装204

10.10.4自定义制作PCB封装208

练习211

第11章 PCB编辑器及参数212

11.1 PCB编辑器参数设置212

11.1.1选项(Options)设置212

11.1.2显示“Display”设置214

11.1.3显示/隐藏“Show/Hide”设置216

11.1.4默认“Defaults”设置216

11.2 PCB工作层面217

11.2.1工作层面的类型217

11.2.2设置工作层面219

11.3 PCB的板层220

11.3.1板层堆栈管理器220

11.3.2设置板层221

11.4设置环境参数222

练习223

第12章 PCB设计实例224

12.1 PCB的设计流程224

12.2双面印制电路板设计225

12.2.1文件链接与命名226

12.2.2设置电路板禁止布线区228

12.2.3导入数据228

12.2.4设定环境参数231

12.2.5元件的自动布局232

12.2.6调换元件封装234

12.2.7 PCB和原理图文件的双向更新236

12.2.8元件布局的交互调整238

12.2.9确定电路板的板形240

12.2.10电路板的3D效果图241

12.2.11设置布线规则241

12.2.12自动布线247

12.2.13手工调整布线249

12.2.14加补泪滴250

12.2.15 放置敷铜250

12.2.16网络的高亮检查251

12.2.17设计规则DRC检查251

12.2.18文件的打印输出253

12.3单面电路板的设计253

12.4多层电路板的设计255

练习257

第13章 PCB的设计规则258

13.1电气相关的设计规则259

13.1.1安全间距设计规则259

13.1.2短路许可设计规则261

13.1.3网络布线检查设计规则261

13.1.4元件引脚连接检查设计规则261

13.2布线相关的设计规则262

13.2.1设置导线宽度262

13.2.2设置布线方式262

13.2.3设置布线次序264

13.2.4设置布线板层264

13.2.5设置导线转角方式264

13.2.6设置导孔规格265

13.2.7特殊器件布线设置266

13.3 SMD布线相关的设计规则266

13.3.1表贴式焊盘引线长度267

13.3.2表贴式焊盘与内地层的连接间距267

13.3.3表贴式焊盘引出导线宽度267

13.4焊盘收缩量相关的设计规则268

13.4.1焊盘的收缩量268

13.4.2 SMD焊盘的收缩量269

13.5内层相关的设计规则269

13.5.1电源层的连接方式269

13.5.2电源层的安全间距270

13.5.3敷铜层的连接方式270

13.6测试点相关的设计规则271

13.6.1测试点规格271

13.6.2测试点用法271

13.7电路板制造相关的设计规则272

13.7.1设置最小环宽272

13.7.2设置最小夹角272

13.7.3设置最小孔径273

13.7.4板层对许可273

13.8高频电路设计相关的规则273

13.8.1导线长度和间距273

13.8.2网络长度273

13.8.3匹配网络长度274

13.8.4支线长度275

13.8.5 SMD焊盘过孔许可275

13.8.6导孔数限制276

13.9元件布置相关规则276

13.9.1元件盒276

13.9.2元件间距277

13.9.3元件的方向277

13.9.4元件的板层278

13.9.5网络的忽略278

13.9.6元件的高度278

13.10信号完整性分析相关的设计规则279

练习279

第14章 电子电路仿真280

14.1仿真的基本概念280

14.2仿真的常用元件及属性280

14.2.1常用元件280

14.2.2元件仿真属性编辑280

14.3仿真常用激励源282

14.3.1仿真激励源工具栏282

14.3.2仿真激励源库282

14.4初始状态的设置283

14.4.1定义元件属性设置初始状态283

14.4.2特殊元件设置初始状态284

14.5仿真器的设置285

14.5.1分析设置对话框285

14.5.2一般设置286

14.5.3瞬态特性分析286

14.5.4傅里叶分析287

14.5.5交流小信号分析287

14.5.6直流分析287

14.5.7蒙特卡罗分析287

14.5.8参数扫描分析288

14.5.9温度扫描分析288

14.5.10传递函数分析288

14.5.11噪声分析288

14.5.12极点-零点分析289

14.6电子电路仿真实例289

14.6.1电子电路仿真流程289

14.6.2共射极放大电路仿真实例289

14.6.3单稳态触发器电路仿真实例292

14.6.4数字电路仿真实例294

练习295

参考文献2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