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外畜禽生产新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文灿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6562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55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外畜禽生产新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畜禽的营养和生产3
1 生物技术在畜禽营养和饲养上的应用3
1.1 生物技术在饲草保存上的应用4
1.1.1 干草储存法4
1.1.2 青贮保存法6
1.2 真菌饲料添加剂9
1.2.1 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9
1.2.2 在单胃动物上的应用14
1.3 细菌饲料添加剂促菌剂16
1.3.1 作用机理16
1.3.2 对犊牛和猪、禽的影响18
1.3.3 对成年奶牛、肉牛的影响19
1.3.4 影响乳酸菌饲料添加剂效应的因素20
1.3.5 其他细菌饲料添加剂21
1.4 酶饲料添加剂22
1.4.1 在猪、禽方面的应用23
1.4.2 酶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31
1.5 牛生长激素35
1.5.1 作用机制36
1.5.2 对奶牛饲料采食量和利用率的影响37
1.5.3 对奶牛泌乳量和乳成分的影响38
1.5.4 对奶牛繁殖性能和健康的影响39
1.6 生物饲料添加剂的检控规则40
1.6.1 青贮接种剂的检控状况40
1.6.2 饲料微生物添加剂41
1.6.3 酶饲料添加剂42
1.7 总结44
2 美国肉牛生产中常用的饲料添加剂57
2.1 离子载体对瘤胃发酵的影响58
2.2 离子载体的一般性能及其对瘤胃微生物的作用机理61
2.2.1 能量转化与离子梯度61
2.2.2 离子载体的一般性能62
2.2.3 离子载体对瘤胃微生物的作用机理63
2.2.4 微生物对离子载体的抗性65
2.3 离子载体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66
2.3.1 莫能菌素对肉牛性状的影响66
2.3.2 莫能菌素对胴体性状的影响67
2.3.3 莫能菌素对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67
2.3.4 莫能菌素对乳酸中毒的影响68
2.3.5 莫能菌素对球虫病的防治68
2.3.6 莫能菌素对瘤胃臌胀的抑制作用69
2.3.7 莫能菌素与采食量的稳定性69
2.3.8 莫能菌素对放牧肉牛和母牛的影响69
2.4 离子载体的使用方法和用量70
2.5 皮下埋植剂71
2.5.1 促合成代谢埋植剂71
2.5.2 皮下埋植剂的使用和用量73
3 生长激家及β-肾上腺能兴奋剂在养猪生产中的研究及应用81
3.1 生长激素81
3.1.1 分泌调节及作用途径81
3.1.2 生理功能82
3.1.3 对猪生产性能和胴体成分的影响83
3.1.4 对肉质的影响85
3.1.5 对繁殖性能的影响85
3.1.6 生长激素与性别和遗传型的关系86
3.1.7 生长激素的应用方法86
3.2 β-肾上腺能兴奋剂87
3.2.1 β-肾上腺能兴奋剂的生理生化机制87
3.2.2 β-兴奋剂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89
3.2.3 β-兴奋剂对肉质的影响90
3.3 结束语90
4 蛋品质和鸡肉品质的控制94
4.1 蛋品质的控制94
4.1.1 蛋品质性状及其测定方法94
4.1.2 蛋品质的遗传控制96
4.1.3 环境因素对蛋品质的影响100
4.2 对鸡肉品质的控制102
4.2.1 对肉鸡脂肪沉积的控制103
4.2.2 肉品质指标与优质肉鸡107
4.2.3 饲料对肉品质的影响110
5 家禽免疫学基础与常用的检测方法111
5.1 家禽免疫学基础111
5.1.1 免疫系统111
5.1.2 免疫功能111
5.1.3 免疫反应111
5.2 营养与免疫116
5.2.1 维生素及抗氧化物116
5.2.2 脂肪酸116
5.2.3 氨基酸116
5.3 疫苗、接种方法116
5.3.1 疫苗117
5.3.2 接种方法及方案117
5.3.3 母体免疫力117
5.4 结束语118
6 营养供给与家禽生产120
6.1 畜禽生产模型的建立及应用120
6.2 肉用型鸡的几条生产轨道及其能量、氨基酸的供给123
第2篇 繁殖技术131
7 精子保存及人工授精131
7.1 精子生理131
7.1.1 精子的构造131
7.1.2 精子在附睾中的成熟132
7.1.3 精子获能132
7.1.4 顶体反应132
7.1.5 超激运动133
7.1.6 精子钙离子调节133
7.2 精子功能测定134
7.2.1 精子常规分析134
7.2.2 Pisum Sativum Agglutinin Fluorescein染色136
7.2.3 小鼠精子顶体Coomassie(库马萨)染色136
7.2.4 与透明带结合的活精子染色137
7.3 冷冻原理137
7.3.1 精子冷冻程序137
7.3.2 冷冻液及解冻液的配制138
7.4 精液的冷冻139
7.4.1 牛精液的冷冻139
7.4.2 猪精液的冷冻140
7.4.3 羊精液的冷冻141
7.4.4 马精液的冷冻142
8 牛的胚胎移植145
8.1 胚胎的生产147
8.1.1 供体牛的选择147
8.1.2 超数排卵生产胚胎147
8.1.3 胚胎的收集150
8.1.4 胚胎的质量评定151
8.2 受体的准备152
8.2.1 受体牛的选择152
8.2.2 同期发情153
8.3 胚胎的移植153
8.4 结束语153
9 牛胚胎的体外生产155
9.1 卵子的体外成熟156
9.1.1 卵子的来源156
9.1.2 卵子的成熟培养160
9.2 体外受精160
9.3 受精卵的体外培养161
9.4 体外胚胎发育时间表162
9.5 牛胚胎体外生产流程163
9.5.1 第1天163
9.5.2 第2天165
9.5.3 第3天166
9.5.4 第4天(胚胎培养第2天)166
9.5.5 第5天(胚胎培养第3天)166
9.5.6 第7天(胚胎培养第5天)166
9.5.7 第8天(胚胎培养第6天)166
9.5.8 第9~10天(胚胎培养第7~8天)167
9.6 溶液的准备167
10 家畜胚胎的性别鉴定171
10.1 家畜胚胎性别鉴定的几种方法172
10.2 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鉴定胚胎性别172
10.2.1 获取胚胎细胞173
10.2.2 胚胎的培养和冷冻173
10.2.3 细胞的准备173
10.2.4 从细胞中释放DNA173
10.2.5 寡核苷酸引物174
10.2.6 常用PCR反应液的组分174
10.2.7 扩增反应程序175
10.2.8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175
10.2.9 PCR胚胎性别鉴定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177
10.3 结束语177
11 胚胎的冷冻保存181
11.1 平衡冷冻法(牛胚)182
11.1.1 冷冻保护剂及其加入方法182
11.1.2 降温、冰晶的诱导形成及冻结183
11.1.3 解冻及其将冷冻保护剂从胚胎细胞中除去185
11.1.4 解冻后直接移植185
11.1.5 冷冻程序186
11.2 超速冷冻法(牛胚)187
11.3 玻璃化法冷冻187
11.4 其他家畜胚胎的冷冻保存188
11.5 结束语188
12 哺乳动物的细胞核移植191
12.1 材料191
12.1.1 溶液与试剂191
12.1.2 仪器与设备192
12.1.3 显微操作玻璃工具的制备192
12.2 哺乳动物细胞核移植的方法194
12.2.1 核供体胚胎透明带的去除及卵裂球的分离194
12.2.2 细胞核移植的显微镜操作程序194
12.2.3 细胞融合197
12.3 影响哺乳动物细胞核移植因素的分析198
12.3.1 细胞融合198
12.3.2 活化199
12.3.3 核质的相互作用201
12.4 结束语203
第3篇 遗传育种209
13 家禽育种209
13.1 蛋鸡选育210
13.1.1 纯系的选育与提高210
13.1.2 蛋鸡配套系的选育222
13.2 肉用鸡选育224
13.2.1 肉鸡选择指标225
13.2.2 肉鸡选育中的决策234
13.3 家禽育种的辅助手段237
13.3.1 蛋鸡随机抽样试验237
13.3.2 肉用鸡随机抽样试验239
13.3.3 对照鸡群239
14 肉牛的育种243
14.1 加拿大肉牛生产概况243
14.2 肉牛繁育体系244
14.3 纯种种子牛简介244
14.4 合理系统利用种质资源的必要性247
14.5 杂种优势247
14.6 性状互补249
14.7 系统品种杂交方法及评价249
14.7.1 两品种简单杂交249
14.7.2 二品种轮回杂交250
14.7.3 三品种轮回杂交250
14.7.4 品种轮回—终端杂交251
14.8 合成系252
14.8.1 合成系的兴起252
14.8.2 合成系简介253
14.8.3 合成系经济性状的评价256
14.8.4 专门化系简介257
14.9 选种方法258
14.9.1 母牛繁殖性能及生产力259
14.9.2 小公牛繁殖指标鉴定259
14.9.3 公牛的主要选择性状259
14.9.4 育种值的估计260
14.9.5 多性状选择261
14.10 饲养管理简要262
14.11 胴体等级263
15 猪的遗传育种267
15.1 猪的主要品种268
15.1.1 长白猪268
15.1.2 大白猪268
15.1.3 杜洛克268
15.1.4 汉普夏268
15.2 猪的纯种遗传评定和改良269
15.2.1 加拿大的国家改良计划269
15.2.2 遗传评定系统270
15.2.3 纯种选育的遗传改良效果270
15.3 猪的育种公司272
15.3.1 高技术的育种公司273
15.3.2 人工授精站273
15.3.3 综合育种生产体系273
15.3.4 基因保护系统273
15.4 仔猪早期断奶隔离饲养方法274
15.4.1 仔猪免疫系统274
15.4.2 猪舍投资成本,饲料和管理275
15.4.3 母猪的繁殖效率275
15.4.4 仔猪与肉猪的生长成绩276
15.4.5 遗传参数的变化276
15.4.6 早期断奶中有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276
15.5 猪肉品质的遗传控制277
15.5.1 猪的应激综合征与劣质肉277
15.5.2 猪肉品质与应激敏感性的测定277
15.5.3 遗传控制280
15.6 环境控制282
16 现代奶牛的遗传育种285
16.1 多通径估计选择进展286
16.1.1 公畜的父本287
16.1.2 公畜的母本287
16.1.3 母畜的父本288
16.1.4 母畜的母本288
16.2 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估计288
16.2.1 选择指数290
16.2.2 育种值的准确度291
16.3 种公牛的世代间隔292
16.3.1 小公牛父本的选择292
16.3.2 小公牛母本的选择293
16.3.3 讨论294
16.4 系谱指数296
16.4.1 双亲平均数296
16.4.2 回归法296
16.4.3 利用系谱指数来选种297
16.5 奶牛育种中的后裔测定298
16.5.1 后裔测定的时间表298
16.5.2 后裔测定的遗传基础298
16.5.3 孟德尔取样实例300
16.5.4 主要奶牛生产国的后裔测定公牛数目300
16.5.5 后裔测定中女儿数量的影响301
16.6 遗传基础的建立和调整302
16.7 主要奶牛生产国的育种计划303
16.7.1 加拿大303
16.7.2 美国304
16.7.3 法国305
16.7.4 荷兰306
16.8 国际公牛组织306
16.8.1 国际间比较方法的指导和监督306
16.8.2 各国评价系统设立标准307
16.8.3 国际上公牛评价的尝试307
16.8.4 定期进行国际公牛评价308
16.9 遗传趋势的估计和验证308
16.9.1 比较公牛按照女儿的所有泌乳期和第1个泌乳期的结果309
16.9.2 公牛内女儿产量离差的变化309
16.9.3 公牛的育种值一般有两个重要阶段组成309
16.9.4 加拿大对遗传趋势的校正310
16.10 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313
16.11 各国奶牛育种值的转换316
16.11.1 回归法316
16.11.2 MACE法317
16.12 BST对奶牛遗传评价的影响321
16.12.1 对公牛评价的影响321
16.12.2 对核心母牛的评价322
16.13 近交系数在大群体中的计算及对遗传评定的影响322
16.13.1 大群体近交系数的计算323
16.13.2 近交对遗传评定的影响325
16.14 奶牛育种方案的选择327
16.14.1 发达国家的品种登记和遗传评价系统327
16.14.2 我国奶牛育种方案的选择328
16.15 测定日模型的技术细节330
16.15.1 对数据的要求331
16.15.2 遗传泌乳曲线的估测331
16.15.3 性状的合并333
16.16 分子生物学在奶牛育种中的应用简介334
16.16.1 转移基因动物334
16.16.2 标记基因辅助选择335
16.16.3 奶牛育种工业中商用的主要基因336
17 遗传评定、遗传参数估计及选择340
17.1 有关基础知识340
17.1.1 矩阵代数基础知识340
17.1.2 线性模型基础知识346
17.1.3 数量遗传学的一些基本概念349
17.2 遗传评定354
17.2.1 BLUP的基本理论354
17.2.2 在动物模型下用BLUP方法估计育种值—动物模型BLUP357
17.2.3 其他模型下的BLUP367
17.2.4 多性状的育种值估计368
17.3 遗传参数估计369
17.3.1 最大似然法的一般原理370
17.3.2 REML的基本方法371
17.3.3 举例372
17.3.4 REML的非求导算法—DFREML375
17.4 选择377
17.4.1 性状经济加权值的计算378
17.4.2 综合育种值的估计378
17.4.3 选择反应的估计和预测380
18 突变与遗传变异385
18.1 选择极限理论385
18.2 选择非极限理论386
18.3 畜禽品种的选择现状387
18.4 突变方差与突变遗传力387
第4篇 基因组与基因工程393
19 家畜基因组图的研究及其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简介393
19.1 概述393
19.1.1 基因图与基因组图393
19.1.2 为什么要研究基因图与基因组图393
19.1.3 基因图与基因组图研究的类别与现状394
19.1.4 家畜基因组图研究的目标394
19.2 基因组制图研究中用到的一些基本分子生物学技术395
19.2.1 DNA重组技术395
19.2.2 DNA序列测定395
19.2.3 DNA多聚酶链式合成反应(PCR)396
19.2.4 DNA内切酶反应片段多态性396
19.2.5 染色体原位杂交396
19.2.6 变场凝胶电泳397
19.2.7 人工酵母染色体技术397
19.3 基因组图的建立397
19.3.11 类与2类标记397
19.3.2 连锁制图与染色体定位制图398
19.3.3 家畜基因组图谱评估399
19.4 家畜基因组图谱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399
19.4.1 泌乳基因的识别与选择399
19.4.2 仔猪抗下痢基因的选择400
19.4.3 牛生长激素基因的制图定位与内切酶片段多态性401
19.5 家畜基因组图谱研究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之商榷402
19.5.1 "图谱”的可靠性问题402
19.5.2 "图谱”的代表性问题402
19.5.3 家畜表型性状的复杂性问题403
19.5.4 "图谱”的实用性问题403
20 动物基因工程406
20.1 基因工程概述406
20.2 基因操作中的工具酶406
20.2.1 限制性内切酶407
20.2.2 DNA聚合酶410
20.2.3 DNA连接酶412
20.2.4 甲基化酶413
20.2.5 核酸酶413
20.3 基因工程的载体415
20.3.1 质粒载体415
20.3.2 λ噬菌体载体417
20.3.3 柯斯质粒载体419
20.3.4 YAC载体420
20.3.5 动物病毒421
20.4 获取真核生物目的基因的方法422
20.4.1 利用PCR法获取基因423
20.4.2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与基因克隆429
20.4.3 基因的人工合成430
20.5 DNA体外重组与基因转移431
20.5.1 载体与目的基因的连接431
20.5.2 基因的转移433
20.6 重组体的鉴定与筛选435
20.6.1 遗传检测法436
20.6.2 重组质粒的快速提取与酶切鉴定437
20.6.3 核酸分子鉴定法437
20.6.4 Western印迹杂交439
20.6.5 序列分析法439
20.7 转基因动物技术441
20.7.1 转基因动物的概念441
20.7.2 转基因动物技术的一般步骤441
20.7.3 导入基因的方法442
20.7.4 转基因动物检测的方法443
20.7.5 基因的选择与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现状444
20.7.6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前景446
20.8 动物克隆技术446
20.8.1 动物克隆的概念446
20.8.2 克隆动物的一般步骤447
20.8.3 影响动物克隆的因素447
20.8.4 克隆动物的意义与前景448
20.9 基因诊断449
20.9.1 基因诊断的基本方法449
20.9.2 基因芯片451
作者通讯地址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