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抗生素生物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抗生素生物技术
  • 王心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3668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生物技术-应用-抗生素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抗生素生物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抗生素产生菌的菌种1

第一节 抗生素产生菌的主要分类1

一、放线菌1

二、真菌1

三、细菌2

四、动物或昆虫5

五、海洋微生物8

六、极端微生物18

第二节 抗生素产生菌的培养19

一、链霉菌的形态生活史19

二、链霉菌形态发育的分子生物学22

三、放线菌/链霉菌的营养要求24

四、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24

五、固体培养基的设计与选择25

参考文献25

第二章 抗生素产生菌菌种优化的理论与方法26

第一节 自然选育27

一、菌种自然选育的方法27

二、自然选育的操作过程28

第二节 诱变育种29

一、诱变因子的作用机理29

二、诱变因子的使用方法32

三、诱变育种的新技术34

四、特定目的的诱变育种——抗噬菌体菌株的诱变36

五、诱变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DNA损伤差错修复机制37

第三节 理性化诱变育种38

一、途径工程育种39

二、抗生素生物合成限速阶段酶基因的操作43

三、调节基因的操作44

四、转座子的操作45

五、提高有效组分的理性化筛选46

六、核糖体工程育种48

七、抗性调节育种50

八、生理代谢调节变株53

第四节 菌种基因突变的分析与定位53

一、基因多态性分析53

二、DNA芯片54

参考文献54

第三章 抗生素发酵工程55

第一节 抗生素发酵原理55

第二节 种子培养过程57

一、菌种制备57

二、种子培养58

第三节 发酵培养基的设计59

一、发酵培养基的组成要素59

二、发酵培养基配方的设计及优化63

第四节 发酵过程参数控制70

一、发酵参数70

二、发酵参数的控制72

参考文献77

第四章 抗生素产生菌的生理代谢78

第一节 碳源代谢78

一、葡萄糖分解代谢途径78

二、碳源分解代谢的阻遏79

第二节 氮源代谢81

一、链霉菌中氮源的矿物质来源81

二、链霉菌中肽及蛋白质的利用82

三、链霉菌中的氨基酸通透酶82

四、链霉菌氨基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83

五、氮源分解代谢的调控88

六、链霉菌氨基酸合成的调控91

第三节 磷酸盐代谢93

一、链霉菌中磷酸盐调控的双组分PhoR-PhoP系统93

二、链霉菌中其他参与磷酸盐调控的基因93

第四节 核苷酸代谢94

一、核苷酸的分解94

二、核苷酸的合成94

第五节 脂代谢96

一、脂类的合成96

二、脂类的分解98

第六节 核开关——一个新的基因调控元件99

参考文献100

第五章 抗生素生物合成及其遗传学101

第一节 抗生素构造单位的来源——生源102

一、聚酮体103

二、异戊二烯类103

三、糖类和氨基糖104

四、氨基酸104

五、3-氨基-5-羟基苯甲酸106

六、环多醇107

七、核苷类107

第二节 主要类群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及分子生物学109

一、多肽类抗生素109

二、聚酮类抗生素133

三、聚酮与非核糖体多肽复合型合酶共同介导合成的抗生素183

四、寡糖类抗生素及糖基化酶在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189

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97

六、核苷类抗生素212

七、氨基香豆素类抗生素217

八、异戊二烯类抗生素223

九、林可霉素类抗生素226

参考文献228

第六章 抗生素产生菌次级代谢调控及其分子机制229

第一节 抗生素生物合成全局性调控230

一、生长速率及多磷酸化核苷酸ppGpp的调控230

二、sigma因子231

三、营养代谢的调节232

四、反馈调节235

五、诱导调节236

六、腺苷甲硫氨酸(SAM)的调节241

七、细胞通透性的调节242

八、金属离子的调节242

九、热休克反应242

十、抗生素生物合成全局性调控基因242

第二节 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多效性调控247

一、链霉菌形态发育分化和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多效性调控247

二、多种途径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多效性调控247

第三节 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特异性调控247

一、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特异性调控蛋白247

二、各类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特异性调控249

第四节 链霉菌次级代谢基因转录调控253

一、链霉菌基因转录的特点253

二、链霉菌启动子域的特点257

第五节 调节基因的研究方法261

一、小分子诱导物的分离鉴定261

二、启动子区及活性分析261

三、基因表达的时空性262

四、基因转录的起始位点263

五、调节蛋白与DNA的相互作用263

参考文献264

第七章 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组合创制新抗生素或其先导化合物265

第一节 组合生物合成的分类267

一、突变组合生物合成267

二、前体导向生物合成276

三、基因组合生物合成281

第二节 基因组合生物合成的原理及其应用283

一、聚酮合酶(PKS)Ⅰ型283

二、聚酮合酶(PKS)Ⅱ型300

三、聚酮合酶(PKS)Ⅲ型307

四、非核糖体肽合酶309

五、后修饰酶在组合生物合成中的应用315

第三节 异源基因表达组合生物合成336

一、宏基因组在组合生物合成中的应用337

二、异源基因表达宿主系统342

三、异源基因表达载体系统344

四、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基因表达346

五、异源基因表达的组合生物合成349

六、组合生物合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360

参考文献361

附录362

一、放线菌培养常用培养基362

二、几种培养基常用有机氮源的成分分析364

三、链霉菌菌种研究常用技术与方法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