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民环境教育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民环境教育新论
  • 崔建霞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73838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公民教育:环境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民环境教育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语1

第一章 环境教育的兴起8

一、环境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8

(一)环境教育的定义8

(二)环境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14

二、国际环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8

(一)环境教育的确立与成长阶段(1972~1975)19

(二)环境教育的蓬勃发展阶段(1976年至今)20

三、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23

(一)萌芽和起步阶段(1973~1982)23

(二)奠基和拓展阶段(1983~1991)26

(三)深化和蓬勃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28

四、我国环境教育的成就及面临的任务36

(一)我国环境教育取得的成就37

(二)我国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任务43

第二章 我国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55

一、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公民的环境意识55

(一)我国环境教育根本目的的确立55

(二)我国环境教育的目标57

二、环境意识的含义61

(一)环境意识概念的由来61

(二)环境意识的定义66

(三)相关概念辨析70

(四)环境意识的类型71

三、环境意识蕴含的环境价值观73

(一)思维方式上强调综合思维,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尺度”73

(二)发展方式上主张可持续发展76

四、我国公民环境意识存在的问题77

(一)公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低77

(二)公民环境道德意识薄弱80

(三)公民参与环保活动水平较低82

(四)公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模糊,生态消费意识淡薄84

(五)公民的环境意识呈“政府依赖型”85

五、我国对公民进行环境教育的意义90

(一)环境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90

(二)环境教育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91

(三)环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97

(四)环境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发展99

第三章 我国公民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103

一、环境科学教育103

(一)环境科学教育的定义103

(二)环境科学教育的内容104

二、环境法制教育106

(一)环境法制教育的定义106

(二)环境法制教育的必要性106

三、环境道德教育110

(一)环境道德的定义110

(二)两难的环境道德选择114

(三)环境道德的基本原则126

(四)环境道德的主要规范135

第四章 我国公民环境教育的原则139

一、内容综合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140

(一)内容综合性原则的含义140

(二)内容综合性原则的必要性141

二、形式多样性——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142

(一)形式多样性原则的含义142

(二)我国目前环境教育的主要形式142

三、实践参与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46

(一)实践参与性原则的含义146

(二)以环境决策民主化推进公民实践参与147

四、对象全程性——阶段性与全程性相结合的原则152

(一)儿童环境教育153

(二)中学环境教育154

(三)大学环境教育154

(四)社会环境教育156

五、区域重点性——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原则158

(一)区域重点性原则的含义158

(二)区域重点性原则实施的方式159

第五章 我国公民环境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对策思考161

一、进一步发展经济,为培育公民环境意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161

(一)环境意识水平同经济发展程度存在一定的正比例关系161

(二)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受其经济状况的影响164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提高公民教育水平167

(一)教育程度制约公民环境意识的认知水平与参与程度167

(二)教育是提升公民环境意识水平的重要手段168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倡公民积极参与170

(一)环境保护要由“政府主导型”向“社会制衡型”转变170

(二)发展环保团体,加强公民参与172

四、明确公民环境权的法律地位,为提高公民环境意识提供法律保障177

(一)环境权是一项新型的基本人权177

(二)环境权益增进人们的环境意识178

五、加强政府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改进宣传教育方式方法179

(一)环境宣传教育是提高环境意识的主要途径179

(二)环境宣传教育的侧重点181

六、积极倡导生态消费,树立公民理性消费观183

(一)消费主义是人的一种异化,加剧了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183

(二)生态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消费186

七、关注环境教育的审美向度,培养公民正确的环境审美观189

(一)环境审美教育以爱的情感为核心,对人的影响深刻而持久190

(二)环境审美教育以超越功利为主要诉求,提升人的精神品格194

第六章 国际环境教育研究与开展概况200

一、国际环境教育研究的宏观透视200

(一)国际环境教育理论研究蓬勃发展200

(二)环境教育研究方法由实证主义转向解释主义并最终向社会批判主义发展206

二、我国环境教育研究概览210

(一)初步形成了我国环境伦理学独自的理论观点、学科范式和问题意识211

(二)我国环境教育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220

三、美国环境教育的特点224

(一)以立法的形式推广环境教育225

(二)制定和推行规范的环境教育发展计划227

(三)建立完整和系统的环境教育课程体系231

(四)制定环境教育教材质量指标,统筹教材建设233

(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实践参与贯穿全程235

(六)师资培训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进修239

(七)美国高等环境教育专业设置和环境伦理价值取向教育呈现多元化242

四、德国环境教育开展概况249

(一)普遍采用渗透式的教学方式252

(二)环境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254

(三)走进自然,强调“在环境中教育”的理念255

(四)高等环境教育的宗旨是环境责任和环境行为的培养257

五、国际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环境教育的启示259

(一)中小学环境教育形成了“学校—社区(含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一体化协作教育方式259

(二)环境教育实际化和日常化,实践参与性突出261

参考文献263

后记2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