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突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鸿儒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4805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资本市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突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邓小平、江泽民与中国资本市场1
1.1邓小平与中国资本市场1
1.2江泽民与中国资本市场15
第2章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方案形成中的资本市场23
2.1金融体制改革指导思想的变迁历程23
2.2 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银行作用的讨论为整个金融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6
2.3 1984年提出的金融体制改革方案30
2.4 1985年中共中央对金融体制改革的表述32
2.5当时争论的几个问题33
2.6金融体制改革方案设计中对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思考和表述36
第3章 资本市场自下而上的发展过程40
3.1 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资本市场发展的特点41
3.2关于建立资金市场的讨论和方案的形成43
3.3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资本市场发展的特点50
3.4 1985年关于建立资金市场的一篇文章55
第4章 从1990年深圳股票热到江泽民的谈话62
4.1 1990年5月出现的股票热62
4.2对深圳股份制与证券市场进行调查63
4.3李鹏同志、姚依林同志指示由国家审计署组织调查74
4.4深圳市政府派人赴京汇报80
4.5江泽民同志对股票市场继续试验作了明确指示81
4.6李鹏同志在出差路上听我汇报89
4.7我主持工作组对上海股份制试点和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调查89
4.8 1991年系统论述资本市场的发言97
第5章 证券交易所成立的前前后后103
5.1 20世纪80年代关于建立证券交易所的讨论和提出的建议103
5.2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在先106
5.3深圳证券交易所:先试营业再正式开业112
5.4应该建立几个证券交易所117
5.5法人股交易市场的问题121
第6章 争论的深化和邓小平同志的讲话125
6.1上海、深圳赴京汇报,突出表达了对政治风险的担心125
上海股份制试点工作的汇报125
深圳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的汇报128
国家体改委快报表达了对政治风险的担心132
6.2我们对沪、深两市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市场发展的综合报告132
6.3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调查136
6.4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听取我们的专题汇报138
6.5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151
第7章 股份制改革思想的发展历程153
7.1 1988年的西直门会议153
7.2早期股份制改革过程中的规范与发展156
第一步是农村的股份制改革156
第二步是发展城市股份制公司157
第三步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157
7.3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推行股份制改革158
股份制企业试点工作座谈会的背景和讨论的重点158
我在会议总结时重点讲了若干认识问题159
国务院决定积极稳妥地推进股份制改革167
7.4我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我国试行股份制的几个问题》的来龙去脉168
第8章 股份制改革的热潮和“8·10”事件的发生181
8.1股份制改革及证券市场发展热潮中的问题182
8.2总结经验、统一认识、严格规范、防范风险——股份制试点座谈会185
8.3 “8·10”事件发生的前前后后196
第9章 中国第一个证券监管机构的诞生204
9.1统一监管的最初尝试——股票市场办公会议制度204
9.2国务院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205
9.3建立什么样的统一监管机构211
9.4我出任证监会首任主席216
9.5开荒、修路、铺轨道——创建中国证监会218
第10章 中国证监会建立初期的施政纲领——《股票市场的风险与管理》221
10.1股灾难免发生,力求减少损失221
10.2接受经验教训,强化市场管理227
10.3借鉴国外经验,探索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道路234
第11章 依法治市是政府监管资本市场的核心245
11.1股票条例的出台246
11.2证券法律制度与证券市场规范化252
11.3监管体系和监管队伍的建设258
第12章 “阳光是最有效的消毒剂”——建立公开透明的股票发行制度261
12.1技术性问题搞不好会引发社会问题261
12.2青岛啤酒发行A股的试验262
12.3关于股票发行工作程序的意见——1993年在全国股票发行工作程序座谈会上的讲话264
12.4提高证券承销机构的工作水平——1993年在全国证券承销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69
12.5公开透明是完善股票发行和上市制度的核心279
逐步取消计划额度的限制,向核准制过渡279
建立发行审核委员会280
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281
12.6股票发行上市制度的国际比较与未来的发展方向283
股票发行上市审核制度的国际比较283
完善我国股票发行上市审核制度的思考286
第13章 “三分业务,七分政治”——建立市场化的股票交易制度289
13.1股票发行价格谁来定290
13.2 1994年“三大政策”的背后292
台湾股市下跌和采取的对策293
我们的对策建议297
“三大政策”的公布300
向政治局会议提供说明材料301
向李鹏总理汇报股市情况303
13.3关于用《人民日报》特邀评论员文章影响股市的思考309
第一次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309
第二次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316
两次《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给我的启示320
第14章 资本市场的发展与规范322
14.1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就强调规范324
向规范化发展的中国证券市场324
加强证券市场规范化,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330
14.2证券市场十年实践的体会与思考340
14.3股市大讨论——如何正确认识中国资本市场355
2001年的股市大讨论355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几个认识问题357
14.4全面理解《九条意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363
第15章 摆正位置,大力发展资本市场375
15.1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如何摆正“两个轮子”375
15.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关系——我在1997年的一份讲课提纲381
15.3中国融资体制的变革及股票市场的地位——在《金融研究》发表的一篇文章385
第16章 转换经营机制与依法规范运作——“基石论”之一395
16.1“基石论”的由来395
16.2上市公司必须把转换经营机制放在首位396
16.3加强信息披露,提高上市公司质量411
16.4上市公司应当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勇于探索,依法规范运作414
第17章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基石论”之二428
17.1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的关系428
17.2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434
17.3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发展与问题449
第18章 提高上市公司综合素质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基石论”之三457
18.1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国有股东行为问题457
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在股权行使中的不规范行为458
建立控股股东行为制约机制460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462
如何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462
18.2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463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463
国有商业银行股东价值最大化466
18.3建立完善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制度473
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473
建立社会公众股股东表决机制474
18.4关于独立董事问题476
英美等国的独立董事制度477
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477
独立董事制度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478
18.5关于高管人员的激励机制479
为什么要建立股权激励制度480
建立股权激励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481
建立股权激励制度的基本思路482
建立股权激励制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483
18.6关于投资者关系问题485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现状及展望485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投资者关系管理495
18.7营造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外部环境501
第19章 从机构投资者到“两个支柱论”506
19.1积极推动证券投资基金的建立和发展507
证券市场呼唤新试验509
关于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的建议511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与监管514
从国外投资基金的发展趋势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方向524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基金业的创新与发展535
中国基金业的创新与发展540
中国基金业的“瓶颈”与出路546
19.2重视机构投资者的多元化发展550
论中国资本市场与保险业的对接与互动550
大力培育多元化机构投资者,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554
迎接养老基金革命时代的到来558
19.3“两个支柱论”:认识的形成和发展565
“两个支柱论”的来龙去脉565
强化两个支柱567
第20章 “跛足”的债券市场573
20.1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573
国债市场的发展573
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578
金融债券的发展581
20.2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创新与国际化584
20.3公司债券市场:理论、实践与制度建设598
20.4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606
第21章 期货市场——发展中的认识反复614
21.1对期货市场的认识经历了反复的过程614
第一阶段:不顾条件,盲目发展614
第二阶段:加强监管,清理整顿615
第三阶段:看到作用,规范发展617
第四阶段:积极研究,发展金融期货618
21.2我对早期建立期货市场的看法618
21.3我对国债期货的认识和研究627
我国国债期货试点初期的简要回顾627
“327”国债期货事件的经过和原因分析629
从“327”国债期货事件的教训看推进金融期货的基本条件638
21.4稳健起步,创新发展——对日、韩金融期货/期权市场考察报告639
21.5统一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期货647
第22章 B股的来龙去脉656
22.1 B股的产生与发展656
为什么发行B股,建立B股市场656
发展B股的决策是怎么提出和决定的657
落实的进度659
22.2 B股市场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661
当时的思路661
我们的建议661
上海、深圳提出不同意见667
22.3顺便说说红筹股669
红筹股的类型669
红筹股迅速发展的原因670
红筹股的作用671
难点问题671
解决问题的途径671
第23章 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背景和经过672
23.1探索和决策673
香港联交所“中国研究小组”的报告673
组织专家到香港考察675
内地香港证券事务联合工作小组681
23.2以上海金山石化公司为突破口推进管理体制改革688
国家体改委牵头,制定16条试点意见688
财政部积极推进股份制会计制度改革691
23.3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的实施694
重大问题与港方协商一致694
签订监管合作备忘录698
第一批9家境外上市企业的选定与上市699
香港股市急速上升的影响:是否继续海外上市的争论704
总结经验,推进第二批企业海外上市707
23.4按照国际规则运行,增强海外上市公司竞争力717
23.5总结十年经验,实现两个突破726
第24章 内地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关系732
24.1问题的提出732
24.2必须肯定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积极作用734
24.3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浪潮735
海外上市规模超过了内地市场736
出现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738
24.4从制度上比较研究境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的差距740
24.5来自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家和海外投资银行家的分析749
24.6我们进行研究的结果和建议754
从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看我国股票融资制度如何完善754
完善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制度的建议758
24.7处理两个市场关系的基本看法762
第25章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765
25.1创业板市场的前景展望766
25.2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770
25.3借鉴海外创业板经验,积极推进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建设782
25.4借鉴英国AIM的成功经验,尽快推出我国创业板市场788
25.5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中小企业799
后记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