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海经济改革与城市发展:实践与经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上海经济改革与城市发展:实践与经验
  • 左学金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0745340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上海市;对外开放-研究-上海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上海经济改革与城市发展:实践与经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王荣华1

导论1

第一章 上海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12

一、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12

(一)改革开放形成的巨大冲击,改变了上海工业发展的环境12

(二)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与转变14

二、上海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17

(一)经济增长形态趋于完善,增长基础更加坚固17

(二)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驱动型向以消费和投资并举转变19

(三)产业结构趋于高度化和合理化20

(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调整力度加大21

(五)第三产业的能级和层次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23

三、新形势下上海经济发展趋势与产业调整方向24

(一)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5

(二)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趋势26

(三)产业调整的方向及对策26

第二章 上海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29

一、30年来上海所有制结构变革的主要成绩与经验29

(一)上海所有制结构变迁的主要情况29

(二)国有经济坚定站立改革潮头33

(三)外资企业成为改变传统所有制结构的主要推力39

(四)民资企业加速推进、活力渐显44

二、上海所有制结构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47

(一)大型国有企业仍然活力不足,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48

(二)外资进入上海的速度在放缓,外资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49

(三)本地私营企业发展滞后,私营经济还不能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一大主力50

三、深化上海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思路与对策51

(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基本经济制度为指导51

(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原则,释放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51

(三)以浦东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服务产业外资的吸引力度53

(四)进一步完善民资的国民待遇,积极发展本土民资,大力吸收外省市民资进入53

第三章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与发展55

一、上海国资国企改革30年历程55

(一)分权型政府与国资国企改革:1978—198755

(二)管理型政府与国资国企改革:1988—199756

(三)监管型政府与国资国企改革:1998—200258

(四)服务型政府与国资国企改革:2003—200860

二、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成就63

(一)从不同所有制经济的改革历程上看,上海国有经济发展态势良好63

(二)从国资总量上看,上海国资健康增长65

(三)从对国企的科技投入上看,上海国企创新意识和动力增强67

(四)从三次产业结构上看,上海国企从工业中逐步退出67

(五)从行业结构上看,上海国资分布更为合理70

(六)从资本结构上看,上海国企股权更加多元化70

(七)从就业上看,上海国企创造的就业岗位多,从业人员年报酬高71

(八)从企业经营情况上看,上海国企资产质量好,国资运行效率高72

(九)从改革的推进和工业品出口上看,上海国资国企业绩显著75

(十)从相对效率上看,上海国企的效率能达到最优,上海是全国其他地区的典范76

三、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基本经验总结77

(一)始终把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作为上海改革的核心,以此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77

(二)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始终与政府职能转变并行,实现了彼此的相互促进77

(三)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始终与产业结构调整并行,实现了国资国企改革与结构优化的“双赢”局面78

(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与引进外资重组并行,进一步提升了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78

(五)上海国企改革的基本途径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79

(六)上海对国资国企实施分类监管,使改革措施更符合实际情况79

(七)上海国资改革的过程也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竞争力日益提高的过程79

(八)始终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对国企改革的重要条件,从而确保了两者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80

(九)始终推进国有资产的资本化、国有资本证券化,从而有力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80

(十)始终坚持综合配套性的改革思路,使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80

四、上海国资国企的问题及进一步改革的对策81

(一)上海国资国企面临的问题81

(二)上海国资国企进一步改革的对策83

第四章 上海金融业发展与金融中心建设85

一、上海金融业改革开放30年85

(一)上海金融业发展的三次飞跃85

(二)上海金融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88

二、上海金融业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总结96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定位准确97

(二)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建设97

(三)协调建设金融中心98

(四)重视金融市场体系建设98

(五)重视金融机构集聚99

三、上海未来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99

(一)外部挑战:缩小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99

(二)国内竞争:如何脱颖而出100

(三)自我完善和强化102

四、上海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与框架103

(一)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103

(二)金融中心建设的框架及举措105

第五章 上海改革开放和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建设109

一、改革开放前上海贸易业和物流业在全国的地位109

二、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问题的提出113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贸易和物流业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进展113

四、上海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的努力及取得的主要成就115

(一)上海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的多方面努力115

(二)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所取得的主要成就117

五、上海进一步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路118

(一)在继续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方面将面临的挑战119

(二)在继续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将面临的挑战122

(三)主要的对策思路125

第六章 上海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与发展127

一、上海就业状况127

二、上海就业制度改革进程130

(一)改革开放之初的上海就业制度改革130

(二)以再就业工程为核心的就业制度改革131

(三)以积极就业政策为核心的就业制度改革133

三、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与完善136

(一)劳动力市场供给主体的发育与发展136

(二)劳动力市场需求主体的发育与发展138

(三)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与完善138

四、未来就业前瞻与促进就业建议140

(一)上海促进就业存在的问题140

(二)未来就业前瞻141

(三)有效扩大就业的思路142

(四)有效扩大就业的具体对策142

第七章 上海科技自主创新与促进成果产业化145

一、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前的上海科技145

(一)重点突破尖端技术,国防建设科技成就显著145

(二)实现研究机构的数量扩张,科技直接为三线和国防等国家战略服务146

(三)明确“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的科研方向,积极参与上海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146

(四)高新技术实现从无到有的发展,电子与生物部分领域保持与国际同步发展147

二、上海科研成就与科技创新体系建立147

(一)科技研究成果丰富,在许多领域得到突破和发展148

(二)专利成果增加,知识产权得到发展149

(三)建立科技创业资金,实现科技成果创业化150

(四)加强科技孵化基地建设,推动中小科技企业发展150

(五)科技园区发展使得产业升级效果显著150

(六)科技平台建设启动,完善了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151

(七)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科技人员水平151

三、上海技术交易市场发展和技术转移152

(一)组建技术市场,搭建科研成果与知识资本流动的平台152

(二)技术转移有所起步,力度和广度有待加强153

四、企业研发机构发展和科技能力提升155

(一)科技企业数量扩大和质量提升156

(二)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增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156

(三)产学研合作取得突破,科技界与企业的联系更加广泛157

五、上海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158

(一)上海市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成就158

(二)上海市科技集群的形成和发展159

(三)上海市产业集群与科技集群存在不对称,30年来科技和产业还有不协调的现象160

六、通过科技进步实现上海经济转型162

(一)上海的R&D投入逐年提高并接近国际发达国家水平162

(二)产业集群和产业科技水平提升增强163

(三)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与上海经济增长中的科技作用明显163

七、展望未来上海城市知识竞争力提升164

(一)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持续攻关,实现上海知识竞争力的能力提升164

(二)进行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建立科技创新体系165

(三)加快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创新集群发展166

第八章 上海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169

一、上海对外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与历史轨迹169

(一)1978—1991年:开放起步,对外经济贸易稳定增长170

(二)1992—2001年:开放加速,政策优势与联动战略催生超常规发展172

(三)2002—2008年:开放升级,规模增长趋缓、结构调整趋优176

二、上海对外开放的经验特征与创新模式178

(一)变政策优势为市场机遇,占领对外开放的制高点178

(二)集聚全球流动性要素,构造对外开放的国际通道179

(三)突破体制瓶颈,开创“大外贸”、“大外经”、“大海外”发展格局179

(四)把握世界产业转移趋势,实现从世界制造基地到世界服务基地的升级180

(五)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主动调整开放战略的目标指向181

三、上海对外开放的新机遇与新挑战182

(一)新兴市场竞相崛起,上海以集聚国际要素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模式遭遇分流压力,能否开拓出利用和配置全球资源的新模式成为重要挑战182

(二)贸易自由化进程受挫,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转变迫在眉睫183

(三)美元国际影响力削弱和人民币升值、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加速,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但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借助创新快速崛起成为最大挑战183

(四)国际资本形态变化为上海新一轮利用外资提供了机遇,但能否将其引导到国企改革、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等领域成为重大挑战184

(五)产业融合趋势下,服务环节的全球布局加速推进,为上海转变增长方式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如何确立重点,避免与国内其他省市的同质竞争成为重大挑战184

(六)人民币升值和各国引资竞争有利于上海企业走出去,但特别领域外资审查制度的收紧将成为新的障碍185

四、提高上海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对策思路185

(一)确立新阶段的历史方位185

(二)借鉴国际经验186

(三)出路与突破口186

(四)核心抓手189

第九章 上海旧区改造和房地产发展191

一、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191

(一)旧区改造191

(二)房地产发展194

二、旧区改造和房地产发展的成功经验196

(一)旧区改造方面196

(二)房地产发展方面197

三、当前旧区改造和房地产发展问题探讨198

(一)旧区改造方面198

(二)房地产发展方面201

四、未来旧区改造和房地产发展对策设想202

(一)旧区改造202

(二)房地产发展207

第十章 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与管理改革210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缘起210

(一)城市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转折: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并重210

(二)开放长江沿岸促进城市建设迅猛发展211

(三)城市建设资金单一由政府统收统支限制了规模化城市建设与发展213

二、城市建设融资的政府主导与多元化融资模式及成果214

(一)城市建设融资的政府主导214

(二)源于市场化的多元化融资模式218

(三)投融资体制改革多元化城市建设融资成果220

三、上海城市基础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224

(一)上海城市基础建设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224

(二)上海城市基础建设融资体制改革影响因素分析225

(三)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与管理的国际经验227

(四)上海城市基础建设融资管理建议228

第十一章 上海城镇体系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231

一、相关研究文献述评231

二、改革开放30年上海城镇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回顾234

(一)改革开放之初的城镇体系建设:典型的单中心城镇体系234

(二)20世纪90年代的城镇体系建设:四级城镇体系初步形成234

(三)新世纪以来从卫星城到新城的转变:市域城镇体系的进一步发展235

(四)“1966”的城镇体系:新时期的城镇体系建设探索236

三、改革开放30年上海城镇体系和空间发展演变的特点与经验总结237

(一)从“单中心到多中心”,城镇体系和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237

(二)从中心城到郊区,现实强约束下“问题导向型”的城镇体系建设与空间发展237

(三)从旧城改造到中心城区扩张,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带动的城镇体系演变特征明显239

(四)城镇体系建设与区域发展互动,长三角区域发展对上海城镇体系建设和空间发展的影响作用突出240

第十二章 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242

一、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历程242

(一)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判断242

(二)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244

(三)长三角区域协调存在的主要问题245

二、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调的主要经验248

(一)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248

(二)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249

三、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点任务253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53

(二)统筹城乡发展255

(三)城市空间布局257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59

(五)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262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63

(七)推进社会和谐264

(八)加快完善市场开放体系266

第十三章 上海医疗卫生改革与社会保障体制269

一、上海医疗卫生改革的回顾与展望269

(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医疗卫生领域取得的成就270

(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医疗卫生发展的经验总结274

(三)未来上海医疗卫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277

(四)对策建议278

二、上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281

(一)上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效281

(二)上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284

(三)上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问题285

(四)上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展望288

参考文献290

后记2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