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诗创作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诗创作新论
  • 李万庆,罗继仁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0621875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诗创作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绪论 走向包容与开放的中国现代诗1

一、现代诗1

二、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艰难历程2

三、新诗三种创作方法的“平衡互补”动力结构5

四、走向包容与开放的中国现代诗7

第一章 诗歌创作的三种基本体式10

第一节 写实、直抒、象征——三种体式界说10

三种体式界说10

三种体式与创作方法的辨证关系11

创作精神与创作方式相结合的条件14

第二节 三种体式不同特征的比较17

写实式的基本特征17

直抒式的基本特征19

象征式的基本特征20

第二章 写实——诗创造的直观策略24

第一节 写实式创作方式存在的必然性24

“写实”在艺术循环中的长新长在性24

“写实”在现代诗中的互渗、重组与回返26

第二节 “表现中的再现”——诗歌中的写实特征28

感觉——生命感28

再现“感觉的具象物”30

写实的升华——象征31

第三节 写实——诗创造的直观策略33

写实式创作方式与直观效应33

现代诗的直观特征35

第四节 描摹型写实39

细绘性描摹39

白描性描摹40

第五节 象征型写实41

景物象征41

人物象征42

第六节 叙事型写实44

叙事的情节化44

叙事的情境化46

叙事的意境化47

第七节 戏剧型写实48

戏剧型写实——抒情的客观化48

直接内心独白49

间接内心独白50

第八节 抒情型写实53

抒情型写实的特征——描抒53

借景抒情55

借事抒情56

第三章 直抒——诗创造的共振策略59

第一节 浪漫主义抒情在中国新诗中的命运59

新诗浪漫主义抒情的五个时期60

新诗浪漫主义抒情的是是非非62

第二节 直抒——诗创造的共振策略66

直抒式创作方式与共振效应66

崇高与共振67

情感与共振68

节奏与共振71

第三节 纯情型直抒78

纯情型直抒——赤裸的抒情78

情感基型——超时空的同频共振80

第四节 明喻型直抒81

简单明喻81

繁富明喻82

两种不同繁富明喻的比较84

第五节 拟喻型直抒86

拟喻型直抒的三个特点86

拟喻的奇幻性87

拟喻的虚拟性与泛灵性89

拟人与拟物91

第六节 感觉型直抒92

感觉型直抒——感觉与直抒的交融92

感觉与直抒交融之一——升华式94

感觉与直抒交融之二——抽象式96

感觉与直抒交融之三——叠加式97

第七节 综合型直抒98

综合型直抒概说98

综合型直抒之一——召唤式100

综合型直抒之二——思辨式101

综合型直抒之三——烘托式104

第四章 象征——诗创造的张力策略107

第一节 象征式辨析107

象征概说107

比兴与象征109

两大归属——“情的象征”与“理的象征”111

中国现代象征诗——中西文化的互渗与对逆113

第二节 象征式抒情方式与张力策略114

现代诗的“张力”115

现代诗的“张力场”116

现代诗的特质——“整体象征”117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张力手段118

“爆发式”张力118

“弥散式”张力120

“戏剧式”张力122

第四节 情感型象征125

情感——情志式象征125

情感——情意式象征128

第五节 情绪型象征130

情绪象征130

情调象征134

第六节 思辨型象征136

西方思辨诗——抽象的具象137

东方思辨诗——情理的相融140

第七节 禅境型象征143

禅境诗——东方浪漫精神的回响144

从禅境到禅理——废名的诗145

虚静观照 忘我物化——“第三代诗”的禅化149

“纯粹”——禅境诗的最高境界(覃子豪和洛夫的诗)149

第五章 现代诗——超验与神话154

第一节 在交感与玄学中寻求超验154

“超验的象征”概说154

“交感”的超验性155

“玄学”的超验性157

第二节 超验与原型159

原型及其意义159

超验与原型160

第三节 现代神话——现代诗创作的一种趋势163

原型与现代神话163

现代神话——现代诗歌与文学的创作趋势164

神话——现代人类精神的救渡之筏166

第四节 现代诗的神话模式167

现代史诗——神话的显在结构模式167

原型——神话的隐在结构模式173

第六章 现代诗——变形与怪诞177

第一节 现代诗变形的脉络与形态177

现代诗变形发展的脉络178

感觉与知觉变形(从艾略特到朦胧诗)179

情感变形——意识流(从叶赛宁到埃利蒂斯)182

物我交互变形(谈庞德的《少女》)188

第二节 潜意识与梦幻变形——走向超现实主义190

潜意识与梦幻变形的理论基点190

梦幻的畸变(析布勒东的《警觉》)192

超现实的幻觉美(析帕斯的《访》)194

“第三代诗”的梦幻变形(析李轻松的《沉鱼》)195

第三节 怪诞——现代诗的重要美感形态197

以怪诞表荒诞(关于商禽的诗)197

怪诞的美感特征199

怪诞与反讽性“寓意”201

附录:本书所例举分析的中外现代诗名作目录索引205

后记·一&罗继仁210

后记·二&李万庆2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