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1221294.jpg)
- (美)巫鸿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140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古建筑-纪念建筑-建筑艺术-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九鼎传说与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1
第一章 礼制艺术的时代18
一 “礼器”的概念21
二 礼仪美术的遗产30
1“昂贵”美术30
2“装饰:与“徽志”34
3从模仿到综合52
4装饰的变形58
5文字的胜利66
三 中国青铜时代77
第二章 宗庙、宫殿与墓葬96
一 宗庙100
二 从宗庙到宫殿114
三 从宗庙到墓葬140
四 中国人对石头的发现154
第三章 纪念碑式城市——长安184
一 对长安的两种看法187
二 高祖:长安的诞生195
三 惠帝和长安城墙203
四 武帝奇幻的苑囿216
五 王莽的明堂231
第四章 丧葬纪念碑的声音246
一 家庭[一]252
二 家庭[二]264
三 友人与同僚284
四 死者289
五 建造者308
第五章 透明之石:一个时代的终结324
一 倒像与反视327
二 “二元”图像与绘画空间的诞生342
三 尾声:门阙358
附录363
插图与地图出处365
引用文献目录373
索引395
译者后记425
插图3
I.1常见纪念碑举例3
I.2奥登伯格《巨剪》,1965一1969年4
I.3鼎,西周早期8
I.4神鼎,东汉晚期10
I.5神鼎,东汉晚期10
I.6?伯墓出土的五鼎四簋,西周中期14
I.7秦始皇泗水升鼎,东汉晚期14
1.1石斧与玉铲,大汉口文化31
1.2玉饰品,大汶口文化31
1.3大汉口128、10号墓33
1.4陶觚形杯,大汉口文化34
1.5陶鬶,大汶口文化34
1.6吴大澂著录的良渚文化玉琮36
1.7寺墩3号墓,良渚文化36
1.8瑶山墓地,良渚文化37
1.9瑶山玉器的分类37
1.10玉饰品,良渚文化39
1.11刻纹陶盆,河姆渡文化40
1.12玉项饰,良渚文化41
1.13玉琮,良渚文化41
1.14良渚文化玉琮演变的三个主要阶段43
1.15玉琮,良渚文化43
1.16玉琮,良渚文化43
1.17玉钺,良渚文化44
1.18玉琮,良渚文化44
1.19玉圆柱,良渚文化45
1.20良渚文化玉璧上的鸟46
1.21陶尊,大汶口文化47
1.22陶尊上的符号,大汶口文化47
1.23带线刻符号的玉环,良渚文化48
1.24玉琮,良渚文化48
1.25玉琮,良渚文化49
1.26玉璧,良渚文化49
1.27玉璧,良渚文化50
1.28玉璧,良渚文化50
1.29良渚文化玉礼器上的符号50
1.30晚商青铜礼器上的鸟形铭文51
1.31陶高柄杯,龙山文化53
1.32玉刀,龙山文化53
1.33玉圭,龙山文化53
1.34青铜爵,夏代晚期54
1.35玉柄形器,夏代晚期54
1.36史前陶器和商代青铜器的类型关系56
1.37青铜方鼎,商代中期57
1.38罗樾所划分的五种青铜器装饰类型57
1.39装饰I式和Ⅱ式纹样的商代中期青铜器61
1.40青铜卣,商代中期61
1.41装饰不同样式纹样的青铜器61
1.42郑州1号窖藏,商代中期63
1.43郑州1号窖藏出土的两件青铜方鼎,商代中期63
1.44郑州1号窑藏出土的两件青铜器,商代中期64
1.45青铜方彝,商代晚期65
1.46青铜瓿,商代晚期65
1.47青铜觥,商代晚期65
1.48青铜卣,商代晚期65
1.49青铜罍,商代中期67
1.50殷墟5号墓青铜器上的铭文,商代晚期67
1.51母戊觥铭文,商代晚期69
1.52鱼盂,商代晚期69
1.53乙斝,商代晚期69
1.54戍嗣子鼎,商代晚期70
1.55作册班甗,商代晚期72
1.56犀牛尊,商代晚期72
1.57盠簋,商代晚期73
1.58青铜卣,商代晚期74
1.59青铜尊,商代晚期76
1.60青铜卣,商代晚期76
1.61青铜觥,商代晚期76
1.62青铜卣,商代晚期76
1.63折觥,西周早期78
1.64燕侯盂,西周早期78
1.65庚嬴卣,西周中期78
1.66西周晚期青铜器的几种纹样78
1.67毛公鼎,西周晚期79
1.68矛与亚醜钺,商代晚期82
1.69带有青铜凿的卜骨,商代中晚期82
1.70青铜工具,商代晚期83
1.71装饰饕餮纹的青铜锛83
1.72带铭文的青铜工具,商代晚期至西周晚期83
1.73东周货币83
1.74石质农业工具,商代晚期85
1.75青铜觚,商代晚期88
1.76青铜方盉,商代晚期88
1.77鸟形青铜尊,东周93
1.78青铜尊盘,东周93
1.79装饰画像的青铜壶,东周94
1.80人形灯与虎子,东周94
2.1周王室宗庙的内部组织结构104
2.2周王室宗庙和侯庙105
2.3偃师和郑州商代城址108
2.4东周时期的曲阜城109
2.5二里头两座庙堂建筑台基,夏代晚期111
2.6三代宗庙平面图112
2.7凤雏庙堂建筑,西周早期112
2.8西周社会政治结构115
2.9周王庙中的册命仪式117
2.10庄白1号窖藏,西周119
2.11折尊,西周早期120
2.12史墙盘,西周中期122
2.13?四年盨,西周中后期123
2.14?十三年壶,西周中后期124
2.15?三年壶,西周中后期124
2.16?钟,西周中后期126
2.17?钟,西周中后期126
2.18燕下都老姆台青铜铺首门环,东周晚期130
2.19东周齐国都城临淄平面图131
2.20周王都理想平面图131
2.21塔楼模型,东周晚期132
2.22冀阙宫,东周末至秦134
2.23冀阙宫印纹砖,东周末至秦135
2.24秦3号宫殿壁画,东周末至秦136
2.25内壁刻有画像的青铜器,东周中期137
2.26妇好墓,商代晚期141
2.27河南安阳西北岗晚商王室墓地平面图141
2.28中山王陵《兆域图》,战国143
2.29中山王陵复原图145
2.30秦始皇骊山陵146
2.31秦始皇骊山陵平面图147
2.32兵马俑坑,骊山陵1号坑148
2.33竖穴式墓,固围村3号墓,战国150
2.24横穴式墓,洛阳61号墓,西汉晚期150
2.35朱鲔墓及其祠堂,东汉晚期151
2.36《导引图》局部,西汉早期156
2.37儿童瓮棺,仰韶文化157
2.38曾侯乙内棺,战国早期158
2.39仙山:西汉熏炉和东汉摇钱树陶座160
2.40铜车饰上的御象图,西汉163
2.41装饰御象母题的银盘,2世纪,印度163
2.42霍去病墓,西汉165
2.43江苏徐州北洞山大型崖墓,西汉166
2.44刘胜墓[1号墓],西汉167
2.45刘胜墓中室169
2.46刘胜墓中室帷帐和后室石屋170
2.47刘胜墓横剖面图,印度巴雅塔庙窟剖面图与僧房、塔庙窟平面图170
2.48四川乐山麻壕1号崖墓,东汉晚期172
2.49拜“塔”,武氏祠左石室画像,东汉晚期174
2.50拜塔,2世纪,巴尔胡特175
2.51家前祭拜死者,画像石,东汉晚期175
2.52仙人骑白象,和林格尔墓壁画,东汉晚期177
2.53六牙象,画像石,东汉晚期178
2.54拜莲图,武梁祠画像,东汉178
2.55西王母画像,东汉晚期179
2.56佛于鹿野苑初转法轮,2世纪晚期,贵霜王朝180
2.57沂南汉墓中室石柱画像,东汉晚期180
2.58四川乐山麻壕1号崖墓前室,东汉181
2.59饰有佛像的青铜摇钱树残片,东汉182
2.60饰有佛像、西王母和象车的摇钱树陶座182
3.1杨守敬对西汉长安的复原193
3.2毕沅对西汉长安的复原193
3.3李好文对西汉长安的复原194
3.4王仲殊对西汉长安的复原194
3.5未央宫,西汉199
3.6西汉长安的北斗、南斗布局206
3.7基于理想化的栅格系统而复原的西汉长安206
3.8彩陶俑,西汉213
3.9彩陶俑,西汉213
3.10车饰,西汉晚期225
3.11牛郎和织女,石雕,西汉228
3.12仙人承甘露,青铜像,清代230
3.13博山炉,西汉230
3.14“凤”阙,陶画像砖,东汉230
3.15明堂辟雍遗址平面图,新233
3.16明堂辟雍复原图234
3.17《淮南子》所表现的中国概念化的地理236
3.18四神瓦当,新236
3.19明堂十二宫和皇帝十二个月所在的位置237
3.20王莽朝代更替理论的图示243
3.21五行244
3.22刻有王莽关于新朝建立诏令的铜牌,新244
4.1理想的东汉墓地平面图250
4.2高颐阙,东汉晚期250
4.3石兽,东汉晚期251
4.4孝堂山祠堂,东汉早期252
4.5高颐碑,东汉晚期252
4.6安国祠堂题记,东汉晚期254
4.7“食斋祠园”画像与题记,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258
4.8路公祠堂画像与题记,新258
4.9阳三老祠堂题记,东汉中期259
4.10戴氏享堂画像与题记,东汉中期259
4.11泱氏祠堂画像与题记,东汉晚期260
4.12芗他君祠堂画像与题记,东汉晚期261
4.13武氏阙画像与题记,东汉晚期262
4.14洪适著录的孔耽碑碑文263
4.15许阿瞿祠堂画像与题记,东汉晚期264
4.16闵损故事,东汉晚期268
4.17齐义继母故事,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270
4.18鲁义姑姊故事,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272
4.19梁节姑姊故事,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273
4.20李善故事,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274
4.21梁高行故事,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276
4.22老莱子故事,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279
4.23伯榆故事,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279
4.24项橐与孔子、老子,东汉晚期281
4.25赵循故事,东汉晚期282
4.26原毂故事,东汉晚期283
4.27乐舞百戏画像,东汉晚期284
4.28孔宙碑,东汉晚期288
4.29县功曹拜见处士,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291
4.30武梁祠中有榜题的44幅画像,东汉晚期292
4.31武梁祠顶部的祥瑞图,东汉晚期295
4.32三皇,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296
4.33五帝,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297
4.34禹与桀,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298
4.35列女,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299
4.36画像屏风,北魏300
4.37《列女仁智图》局部鲁漆室女301
4.38曾子故事,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302
4.39嘉祥地区楼阁画像,东汉晚期303
4.40蔺相如故事,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304
4.41荆轲故事,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305
4.42要离故事,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305
4.43武梁祠画像,东汉晚期307
4.44苍山墓平、剖面图,东汉晚期309
4.45苍山墓题记,东汉晚期310
4.46瑞鸟、白虎、仙人,苍山墓画像,东汉晚期314
4.47交龙,苍山墓画像,东汉晚期314
4.48青龙与白虎,苍山墓画像,东汉晚期315
4.49上渭桥,苍山墓画像,东汉晚期315
4.50迎接送葬车马,苍山墓画像,东汉晚期315
4.51死者肖像,苍山墓画像,东汉晚期316
4.52车马行列,苍山墓画像,东汉晚期316
4.53乐舞百戏,苍山墓画像,东汉晚期317
4.54仙人、交龙、死者后人,苍山墓画像,东汉晚期317
4.55雷公与其他神异动物,东汉晚期320
4.56“瓜叶”图案,东汉晚期320
4.57带有“亭长”题记的墓门画像细部,东汉322
4.58乐安太守麃君亭长石人,东汉322
4.59石棺画像,东汉323
5.1梁朝陵墓的标准布局328
5.2武帝安陵石麒麟,齐329
5.3萧绩墓,梁329
5.4麒麟头部,齐330
5.5文帝建陵前左右石柱上的镜像铭文,梁331
5.6图解:倒像332
5.7图解:反视332
5.8一人跪于双阙之间向坟丘礼拜,画像石,北魏333
5.9前挡饰有阙门的石棺,东汉337
5.10阙门与门吏,东汉337
5.11半启门,王晖石棺画像,东汉晚期337
5.12半启门,墓葬壁画,北宋337
5.13图解:阈界视点338
5.14图解:双向视线338
5.15萧景墓倒书铭文,梁340
5.16萧景墓铭文340
5.17萧绩墓铭文,梁341
5.18宁懋石室,北魏343
5.19宁懋石室后壁画像343
5.20宁懋墓志,北魏343
5.21石棺,北魏346
5.22图解:单点透视348
5.23图解:二元透视348
5.24王琳,石棺画像,北魏349
5.25北魏屏风和《女史箴图》中的班婕好故事350
5.26宫女,《女史箴图》局部350
5.27图解:图5.26的画面结构351
5.28《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拼镶砖画,西晋351
5.29石棺,北魏354
5.30石棺画像局部,北魏356
5.31石棺画像,北魏357
5.32萧景墓石柱,梁360
5.33坐狮石柱,前243年,印度360
5.34萧宏墓碑边侧的异兽画像,梁361
5.35王慈书法,齐362
地图7
地图I.1夏商周三代大致范围及其沿革7
地图1.1东部沿海史前文化分布图35
地图2.1关中地区周都100
地图2.2[a]春秋时期形势图[江河地区][b]战国时期形势图[黄淮地区]128
地图2.3秦宫分布图138
地图2.4汉帝国与丝绸之路161
地图2.5河北满城汉墓地理位置图167
地图2.6汉代石质丧葬建筑分布图173
地图3.1高祖时期的长安201
地图3.2惠帝时期的长安205
地图3.3高祖长陵及其现存的陪葬墓209
地图3.4武帝茂陵及其现存的陪葬墓212
地图3.5宣帝杜陵及其现存的陪葬墓214
地图3.6武帝时期的长安218
地图3.7王莽时期的长安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