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1212791.jpg)
- 何清湖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80231521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中西医结合-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医学科学的属性1
二、方法学在医学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
三、中西医结合发展阶段的历史回顾3
四、当代中西医结合主要成就概述6
五、研究中西医结合思路方法的基本要求8
第二章 中、西医学模式与方法比较10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与意义10
二、西医学的医学模式和方法10
三、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和方法12
四、中、西医学的比较和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15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概念和发展态势17
一、中西医结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7
二、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的区别与联系20
三、中西医结合发展态势分析21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研究与实践的指导性原则23
一、坚持一分为二的指导思想原则23
二、坚持继承发扬的创新性原则24
三、强调医药实践检验的实践性原则25
四、促进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性原则26
五、多学科研究的协同性原则28
六、生命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原则29
七、优势互补、求同存异逐步结合的渐进性原则30
八、中西医结合学术语言表述的规范化原则31
九、与医药行业规范管理相适应的标准化原则32
十、人才建设与学科建设同步规划的战略性原则34
第五章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基本方法36
第一节 实验研究方法36
一、实验研究方法概述36
二、中西医结合研究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40
第二节 动物模型研究方法63
一、模型方法与动物模型63
二、中西医动物(模型)实验的发展历史68
三、动物模型制作的指导原则70
四、中西医动物模型研究的原理和研究方法72
五、复制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的注意事项73
六、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74
七、中西医结合研究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75
八、中西医动物模型研究的展望80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方法81
一、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81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的基本原则83
三、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的基本方法86
第四节 病、证、药结合研究方法89
一、病、证、药结合研究方法的提出、含义89
二、病、证、药结合研究的意义90
三、病、证、药结合的研究方法92
第五节 多学科研究方法95
一、多学科研究的含义与意义95
二、多学科研究的研究方法96
第六章 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02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的学术特点及研究思路102
一、中医基础理论学术特点102
二、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思路103
第二节 脏腑的中西医结合研究104
一、脏腑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104
二、脏腑研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107
第三节 中医“气血”的现代探讨120
一、从生理学角度探讨气血学说120
二、气血病证病理的现代探讨122
第四节 经络的现代研究125
一、经络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思路126
二、经络现象的现代研究127
三、经络实质研究134
第五节 中医四诊方法的客观化研究137
一、舌诊的客观化研究138
二、脉诊的客观化研究142
三、四诊多维信息集成式诊断系统的研究147
第六节 中医证实质的中西医结合研究148
一、证的概念及其与证候、症、病的关系148
二、证内涵的基本特性149
三、证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153
四、证的动物模型复制155
五、证的实质和微观辨证研究157
六、证实质中西医结合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59
第七节 中医治则治法的中西医结合研究160
一、治则治法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60
二、活血化瘀治法研究162
三、清热解毒治法研究164
四、通里攻下治法研究166
五、扶正固本治法研究167
第七章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69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169
一、病证结合169
二、分阶段治疗171
三、中西医融贯结合172
四、综合诊治法173
第二节 内科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173
一、疗效观察与疗效评定173
二、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内科常见病中的具体应用176
第三节 外科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182
一、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182
二、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186
三、胆石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190
四、周围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194
第四节 骨伤科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196
一、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的形成与发展196
二、骨折治疗原则及方法的临床研究199
三、骨关节及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研究200
四、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治疗研究202
五、骨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203
第五节 妇产科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205
一、辨病治疗206
二、辨证治疗208
三、病证结合治疗213
四、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研究213
第六节 儿科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215
一、小儿五脏特点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及认识215
二、儿童哮喘病因病机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及认识220
三、小儿脑性瘫痪与五迟、五软、五硬222
第七节 眼科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225
一、中西医结合眼科的形成与发展225
二、中医眼科临床疗效验证228
三、以现代多学科的成果研究和发展中西医结合眼科231
四、中西医结合眼科诊疗常规的建立233
第八节 耳鼻咽喉科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236
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领域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236
二、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239
三、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248
第八章 药学体系的中西医结合研究251
第一节 药学体系概说251
一、中药与中药学体系251
二、西药与现代药学体系251
三、中西药结合体系的构建251
四、与中西药结合体系相关的几个概念的界定253
第二节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253
一、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253
二、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258
第三节 中药药理研究265
一、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65
二、中药药性理论研究267
三、中药实验药理学274
四、中药临床药理学282
第四节 中药复方研究286
一、中药复方研究的方法设计286
二、中药复方配伍研究288
三、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研究290
四、中药复方药效机制研究291
第五节 中药剂型改革与质量控制研究293
一、中药剂型改革的基本原则与要求294
二、中药剂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294
三、中药复方质量控制标准295
第六节 中西药联用研究297
一、中西药联用的目的与意义297
二、中西药联用的基本原则298
三、中西药联用的思路与方法298
四、中西药联用模式300
五、中西药联用应注意的问题300
第九章 国外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302
一、中医西渐态势的形成302
二、中医西渐态势形成的原因306
三、国外学者关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路与方法308
第十章 我国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316
一、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316
二、中西医结合是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317
三、明确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目的320
四、中西医结合研究前景展望321
五、中西医结合研究任重而道远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