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听觉障碍学生唇读的认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听觉障碍学生唇读的认知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0125362.jpg)
- 雷江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391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听力障碍-学生-语音识别-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听觉障碍学生唇读的认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唇读的基本原理1
第一节 唇读的概念分析2
一 国外唇读术语的演变2
二 我国唇读概念的厘定6
第二节 唇读的活动过程6
一 视觉活动7
二 言语活动7
三 思维活动8
第三节 唇读的基本要素8
一 主要因素11
二 次要因素16
第四节 唇读的辅助系统19
一 触觉辅助19
二 听觉辅助20
三 视觉辅助22
第二章 唇读的历史发展24
第一节 唇读在国外的发展25
一 口语教学的兴起25
二 口语教学的三种模式33
三 唇读教学法36
第二节 唇读在我国的发展42
一 我国聋教育的发展42
二 唇读训练的历史回顾47
三 唇读训练地位变更之剖析50
四 重新认识唇读训练在口语教学中的作用52
第三章 唇读的认知机制55
第一节 唇读的大脑机制55
一 聋人唇读大脑机制研究的背景55
二 聋人唇读的大脑机制57
三 聋人听觉皮层的功能差异62
四 听觉皮层的可塑性对聋人语言康复的意义65
五 总结67
第二节 唇读的信息加工机制67
一 信息输入68
二 唇读的加工水平71
三 唇读的编码方式73
四 唇读的语言感知理论模型76
五 唇读的特征提取78
第四章 唇读的比较研究80
第一节 实验条件控制的唇读比较研究80
一 字词条件下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比较研究80
二 听觉障碍学生唇读熟悉教师与陌生教师口形的比较研究86
三 不同测试条件下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比较研究91
四 实验条件选择的思考97
第二节 不同听觉损失条件下的唇读比较研究99
一 正常学生与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比较研究99
二 语前致聋与语后致聋听障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比较研究116
三 听觉损失不同程度听障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比较研究122
四 听觉损失对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影响128
第五章 唇读的干预研究133
第一节 唇读的听觉辅助干预研究133
一 听觉辅助在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中的作用133
二 佩戴助听器听障学生的视听通道效应141
三 听觉辅助在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中的作用147
四 视觉代偿在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中的作用148
第二节 唇读的听语环境干预研究150
一 口语教学班在听障学生唇读汉字语音中的作用150
二 家庭语言交流环境对听障儿童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影响156
三 听觉语言交流环境在听觉障碍学生唇读语音识别中的作用163
第三节 唇读的干预研究对唇读训练与教学的启示164
一 利用音素可见性,循序渐进地进行唇读训练164
二 通过镜前练习,加强唇读训练的视觉反馈165
三 佩戴助听器,增强唇读训练的听觉反馈166
四 语言康复训练要听能训练与唇读训练并重168
五 聋校在采用综合语言教育时要重视口语教学169
六 家庭要营造口语交流环境,促进听障儿童语音意识的发展171
第六章 语音编码在唇读中的作用研究172
第一节 理论分析172
一 聋生语音编码的构成成分173
二 聋生语音编码的形成机制173
三 语音编码与其他编码之间的关系176
四 语音编码在聋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中的作用181
第二节 实验研究184
一 语音编码与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184
二 语音编码与听觉辅助之间的关系203
三 语音编码与语言交流环境之间的关系226
第三节 综合讨论244
一 从音素可见性的利用分析构音编码的作用245
二 从听觉的利用分析听觉编码的作用246
三 从三种编码的关系梳理中分析语音编码的作用249
第四节 教学启示253
一 听语教学模式254
二 视话教学模式257
三 手语教学模式260
四 综合语言教学模式261
附录264
参考文献283
后记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