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超长距离光传输技术基础及其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超长距离光传输技术基础及其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0125272.jpg)
- 李长春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18558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62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173页
- 主题词:长距离-光通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超长距离光传输技术基础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波分复用光传输技术1
1.1.1 波分复用系统的概念1
1.1.2 DWDM系统的组成3
1.1.3 DWDM系统的分类4
1.2 超长距离光传输的需求4
1.2.1 DWDM向超长距离发展4
1.2.2 超长距离光传输的性能优势7
1.3 超长距离光传输关键技术8
1.3.1 宽带喇曼放大器实现固有损耗的内部补偿8
1.3.2 超强FEC编码消除误码率平台现象11
1.3.3 动态增益均衡增加传输系统的跨段数目12
1.3.4 码型技术提升系统的传输性能13
1.3.5 色散补偿延伸光传输的距离14
1.3.6 非线性管理技术是实现超长距离光传输的根本15
1.4 光传输过程中的非线性效应理论分析17
1.4.1 光传输中的色散理论分析18
1.4.2 非线性的理论分析19
1.5 本书内容20
第2章 光通信系统中的自相位调制22
2.1 SPM效应的基本原理22
2.1.1 SPM起源于非线性折射率调制22
2.1.2 SPM效应的理论分析23
2.1.3 SPM效应的定性分析24
2.1.4 GVD与SPM共同作用下脉冲的演化26
2.1.5 影响SPM效应的主要因素27
2.2 脉冲波形的演化28
2.2.1 SPM效应对传输波形的影响28
2.2.2 SPM效应引起脉冲宽度的变化29
2.3 SPM效应对光传输系统的影响30
2.3.1 损耗和色散共同作用31
2.3.2 色散和SPM共同作用31
2.3.3 色散、损耗和SPM共同作用32
2.3.4 SPM和信道数之间的关系32
2.3.5 SPM和信道间隔之间的关系34
2.3.6 SPM和系统跨距之间的关系34
2.4 本章小结37
第3章 光通信系统中的交叉相位调制38
3.1 交叉相位调制的基本原理38
3.1.1 不同频率光波之间的交叉相位调制38
3.1.2 同一频率不同偏振的光分量之间的交叉相位调制39
3.2 XPM引起光脉冲在频域和时域的变化40
3.2.1 L<<LD时的简化结果40
3.2.2 光纤长度L和LD、LW相当时的结果41
3.3 XPM效应的仿真及验证42
3.3.1 色散和XPM效应之间的关系44
3.3.2 损耗和XPM效应之间的关系47
3.3.3 脉冲序列和XPM效应之间的关系48
3.3.4 泵浦脉冲上升沿和XPM效应之间的关系49
3.3.5 信号脉冲上升沿和XPM效应之间的关系50
3.3.6 泵浦功率和XPM效应之间的关系51
3.3.7 信号光功率和XPM效应之间的关系52
3.3.8 系统速率和XPM效应之间的关系53
3.3.9 信道间隔和XPM效应之间的关系53
3.3.10 中心频率和XPM效应之间的关系54
3.3.11 XPM效应软件仿真分析小结55
3.4 XPM效应对传输系统性能的影响56
3.4.1 SPM和XPM效应比较56
3.4.2 不同信道间隔时的XPM效应57
3.4.3 不同速率系统中的XPM效应59
3.4.4 跨距和XPM效应之间的关系59
3.4.5 信道数和XPM效应之间的关系60
3.4.6 色散补偿度和XPM效应之间的关系61
3.4.7 XPM效应和入纤功率之间的关系61
3.5 本章小结62
第4章 光通信系统中的四波混频63
4.1 FWM效应的理论分析63
4.1.1 FWM效应的产生机制63
4.1.2 相位失配因子64
4.1.3 影响FWM效应的因素64
4.1.4 FWM效应和信道数之间的关系65
4.2 FWM效应的仿真及验证66
4.2.1 FWM频率成分和信道数之间的关系67
4.2.2 FWM和信道入纤功率之间的关系68
4.2.3 FWM和色散之间的关系69
4.2.4 FWM和信道间隔之间的关系71
4.3 FWM对光传输系统性能的影响72
4.3.1 FWM和入纤功率之间的关系73
4.3.2 FWM和光纤长度之间的关系74
4.3.3 FWM和色散之间的关系75
4.3.4 FWM和信道数之间的关系76
4.3.5 FWM和信道间隔之间的关系77
4.4 本章小结78
第5章 光通信系统中的受激散射效应80
5.1 光传输系统中的SRS效应理论分析80
5.1.1 SRS理论基础80
5.1.2 SRS效应对光传输系统的影响81
5.1.3 SRS效应对光传输系统的限制及减小影响的方法85
5.2 光传输系统中SRS效应的软件仿真85
5.2.1 喇曼效应的一般研究85
5.2.2 色散导致脉冲对喇曼效应进而对系统的影响86
5.2.3 不同信道间隔情况下喇曼效应研究87
5.2.4 入纤功率对喇曼效应的影响88
5.2.5 信道数及不同传输速率对喇曼效应的影响88
5.3 SRS效应对光传输系统影响小结89
5.4 光传输系统中的SBS效应理论分析90
5.4.1 SBS效应的基本原理90
5.4.2 SBS效应的影响因素91
5.5 扰动对SBS效应的抑制作用91
5.6 色散补偿对SBS效应的抑制作用94
5.7 本章小结95
第6章 超长距离光传输系统的非线性设计96
6.1 光传输系统性能评估方法96
6.1.1 BER计算和Q值定义96
6.1.2 Q值与OSNR98
6.1.3 噪声与波形畸变的复杂系统99
6.2 DWIM系统设计方法100
6.2.1 系统设计研究背景100
6.2.2 系统设计与工程设计101
6.2.3 关于ITU-T规范101
6.2.4 系统设计中使用的若干代价102
6.3 DWDM系统的代价来源103
6.3.1 光发射模块的代价103
6.3.2 光传输链路的代价105
6.3.3 光接收机的代价107
6.4 DWDM系统的仿真设计108
6.4.1 系统设计仿真研究方法108
6.4.2 单信道系统仿真设计109
6.4.3 多信道系统仿真设计110
6.5 本章小结111
第7章 超长距离光传输中使用的新技术112
7.1 高级调制解调技术112
7.2 电均衡和预畸变技术116
7.2.1 电均衡技术116
7.2.2 预畸变技术119
7.2.3 EDC技术的应用和比较120
7.2.4 光均衡器120
7.3 新型纠错编码技术122
7.3.1 信道编码技术122
7.3.2 香农理论123
7.3.3 Turbo码124
7.3.4 LDPC码127
7.4 光放大和功率均衡技术128
7.5 新型光纤技术129
7.6 色散管理与PMD补偿技术131
7.7 遥泵技术131
7.8 光孤子传输技术133
7.8.1 光孤子形成的机理134
7.8.2 光孤子传输技术134
7.8.3 光孤子通信的研究现状和展望137
7.9 全光再生技术138
7.10 OTDM139
7.10.1 OTDM研究现状139
7.10.2 OTDM技术实现水平139
7.10.3 OTDM的关键技术139
7.10.4 OTDM的发展140
7.1 1 本章小结141
第8章 超长距离光传输实用技术与系统142
8.1 超高速光传输技术与系统142
8.1.1 40Gbit/s及以上速率的系统发展142
8.1.2 40Gbit/s及以上速率的系统研究方向144
8.2 超大容量WDM技术与系统145
8.2.1 超大容量WDM技术系统的发展145
8.2.2 超大容量WDM技术的研究方向147
8.3 大于3000km的超长距离WDM实用技术与系统149
8.3.1 ULH系统的发展149
8.3.2 ULH WDM技术的研发方向151
8.4 本章小结155
缩略语156
参考文献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