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海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青海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1201767.jpg)
- 王昱主编(内蒙古财经大学) 著
- 出版社: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503303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547页
- 主题词:文化史-研究-青海省;旅游资源-资源开发-研究-青海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青海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青海历史文化的分类和基本内涵1
第一节 按历史发展时期划分1
一、青海考古学文化2
二、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3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5
四、隋唐时期的历史文化7
五、宋元时期的历史文化9
六、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11
七、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14
第二节 按民族划分17
一、汉族历史文化17
二、藏族历史文化24
三、回族历史文化28
四、土族历史文化31
五、撒拉族历史文化34
六、蒙古族历史文化36
第三节 按地域划分39
一、河湟文化39
二、环湖文化42
三、柴达木文化4
四、三江源文化48
第四节 按文化形态划分50
一、物质形态历史文化遗产51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
2.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
3.州、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4
4.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1
二、非物质形态历史文化遗产112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3
2.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6
第二章 青海历史文化的特点、价值及青海地域文化123
第一节 青海历史文化的基本特点123
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124
二、类型多样,内涵丰富126
三、特色鲜明,品质独特128
四、多元交会,互补共融132
第二节 青海历史文化的价值138
一、历史价值138
二、文化科学价值141
三、经济价值145
四、教育传承价值150
第三节 青海地域文化154
一、部分专家对“青海历史文化定位”的讨论154
二、青海地域文化的命名157
三、“江河源文化”的内涵161
第三章 青海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及内涵168
第一节 古遗址 古墓葬168
一、宗日遗址(同德)168
二、马场垣遗址(民和)170
三、喇家遗址(民和)171
四、沈那遗址(西宁)172
五、塔温搭里哈遗址(都兰)173
六、柳湾遗址(乐都)174
七、上孙家寨墓地(大通)176
八、康王墓(西宁)177
九、虎台(西宁)178
十、热水墓地(都兰)180
十一、凤凰山拱北(西宁)182
十二、柴国柱墓(大通)184
第二节 彩陶精品186
一、大通上孙家寨舞蹈纹盆(马家窑)186
二、乐都裸体人像壶(马厂)188
三、二人抬物盆(宗日)188
四、彩陶靴(辛店)189
第三节 古道古渡古战场190
一、青海丝路190
二、唐蕃古道192
三、临津渡193
四、覆袁川194
五、大非川196
第四节 古城址边墙199
一、西海郡城(海晏)200
二、伏俟城(共和)201
三、北古城(湟源)203
四、石堡城(湟源)204
五、青唐古城(西宁)207
六、西宁卫城209
七、西宁卫边墙209
第五节 古建筑211
一、城庙(西宁)211
二、城庙(湟源)213
三、山陕会馆(西宁)214
四、贵德文庙与玉皇阁216
五、十世班禅故居(循化)218
六、馨庐(西宁)220
七、钟鼓楼(互助)222
第六节 宗教文物223
一、藏传佛教寺院223
1.大佛寺(西宁)223
2.丹斗寺(化隆)225
3.瞿昙寺(乐都)226
4.塔尔寺(湟中)228
5.佑宁寺(互助)233
6.隆务寺(同仁)234
7.拉加寺(玛沁)237
8.古雷寺(循化)238
9.藏娘佛塔及桑周寺(玉树)240
10.却藏寺(互助)241
11.扎藏寺(湟源)242
12.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囊谦)244
13.仰华寺(共和)246
14.东科尔寺(湟源)249
15.海神庙(共和)250
16.贝大日如来佛石窟与勒巴沟摩崖(玉树)251
二、汉传佛教寺院253
1.南禅寺(西宁)253
2.西来寺(乐都)254
三、伊斯兰教清真寺256
1.东关清真大寺(西宁)256
2.街子清真寺(循化)258
3.洪水泉清真寺(平安)261
四、道教庙宇263
1.土楼观(西宁)263
2.南朔山(湟中)265
3.老爷山(大通)266
五、石经墙 嘛呢堆268
1.和日石经墙(泽库)268
2.新寨嘉那嘛呢(玉树)270
第七节 岩画 石刻 金铭272
一、野牛沟岩画272
二、卢山岩画274
三、赵宽碑276
四、西石峡、药水峡石刻278
五、金书铁券280
第八节 革命遗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82
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282
二、新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284
三、循化西路红军革命旧址286
第九节 历史名山 名湖288
一、昆仑山288
二、祁连山290
三、日月山291
四、阿尼玛卿雪山293
五、年伯玉则山296
六、青海湖298
七、扎陵湖 鄂陵湖300
第四章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及内涵302
第一节 民间文学303
一、昆仑神话304
二、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308
三、土族民间叙事诗《拉仁布与吉门索》311
四、海西蒙古族英雄史诗《汗青格勒》312
五、河湟花儿313
六、藏族婚宴十八说316
第二节 民间音乐317
一、河湟花儿会317
二、藏族拉伊319
三、回族宴席曲321
四、藏族民歌(玉树民歌)322
五、藏族扎木聂弹唱323
六、佛教音乐(青海藏族唱经调音乐)324
七、土族婚礼歌325
八、撒拉族“口细”326
第三节 传统舞蹈327
一、锅庄舞(玉树卓舞)327
二、弦子舞(玉树依舞)329
三、藏族螭鼓舞330
四、则柔(尚尤则柔)331
五、塔尔寺“跳欠”332
六、土族安昭舞334
七、撒拉族骆驼舞335
八、河湟社火337
第四节 传统美术340
一、塔尔寺艺术三绝340
1.酥油花340
2.壁画342
3.堆绣343
二、热贡艺术344
1.唐卡345
2.雕塑346
三、湟源排灯348
四、土族盘绣349
五、藏文书法(果洛德昂洒智)351
六、湟中农民画352
第五节 传统技艺354
一、藏族金属锻造技艺354
二、加牙藏族织毯技艺356
三、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358
四、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359
第六节 传统戏剧360
一、藏戏(黄南藏戏)360
二、藏戏(青海马背藏戏)362
三、河湟皮影戏363
四、民和麻地沟目连戏364
第七节 曲艺366
一、青海平弦367
二、青海越弦368
三、青海下弦369
四、西宁贤孝369
第八节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71
一、土族轮子秋371
二、赛马会(玉树赛马会)372
三、传统箭术(南山射箭)373
第九节 民俗375
一、居住民俗376
1.河湟民居庄廓376
2.藏族碉房、牛毛帐房379
二、饮食民俗381
1.藏族酥油、糌粑与手抓羊肉381
2.回族面食与风味小吃383
3.青海酩酼酒与青稞烧酒385
三、服饰民俗387
1.藏族服饰387
2.土族服饰390
3.回族、撒拉族服饰393
四、岁时节日民俗395
1.热贡六月会395
2.土族纳顿节398
3.海西蒙古族那达慕400
五、人生礼仪民俗401
1.土族婚礼401
2.撒拉族婚礼404
3.藏族天葬习俗407
六、民间信仰民俗408
1.青海湖祭海408
2.土族於菟410
3.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俗)413
第十节 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415
一、两汉415
1.赵充国河湟屯田415
2.邓训恩抚诸羌418
二、魏晋南北朝420
1.秃发三雄与南凉420
2.吐谷浑与草原王国423
3.阿柴折箭遗教424
三、隋唐426
1.隋浑和亲426
2.隋炀帝西巡427
3.唐浑和亲429
4.唐蕃和亲430
四、宋元432
1.唃厮啰河湟建政432
2.都实探测黄河源434
3.撒鲁尔人东迁435
五、明清437
1.宗喀巴与格鲁派437
2.年羹尧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438
3.杨应琚与《西宁府新志》440
六、近现代441
1.周希武与《玉树调查记》441
2.马麒“艳电”442
3.佛学大师喜饶嘉措444
4.十世班禅大师与青海故乡445
5.王洛宾与《在那遥远的地方》447
第五章 青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状况449
第一节 青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具规模449
一、初步确立了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业中的地位449
二、物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深度有了提高455
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出现了亮点457
四、文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及旅游商品有所改进460
五、理论研究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思路463
六、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初见成效466
第二节 青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尚有不足470
一、对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470
二、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不够472
三、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彰显不足473
四、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缺少品牌特色474
五、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理论支撑不足475
六、开发及建设中存在破坏历史文化资源的现象475
第六章 开发、保护青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对策477
第一节 青海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原则477
一、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477
二、坚持科学合理开发的原则478
三、坚持互补性原则479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80
第二节 开发青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对策措施480
一、提高认识,明确地位481
二、科学规划,综合培育484
三、实施品牌战略,突出历史文化优势489
四、开发旅游吸引物,打造旅游精品495
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学术研究504
六、发展文化产业,提升竞争能力507
第三节 在旅游开发中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509
一、加强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511
1.提高保护意识,坚持保护原则511
2.对历史文化遗存与出土文物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513
3.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工作514
4.争取多元投资,积极推进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516
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518
1.加强保护意识,加大资金投人518
2.强化法制建设,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520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521
4.发动社会参与,建立保护机制522
参考书目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