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0012755.jpg)
- 汪玢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11047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蒲松龄(1640~1715)-人物研究;《聊斋志异》-小说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何满子1
序二&〔澳大利亚〕谭达先1
第一章 人民艺术家蒲松龄与人民1
第一节 《聊斋志异》的深远影响1
第二节 蒲松龄的时代、家世及其与人民的关系3
第三节 蒲松龄的创作思想和世界观9
第四节 蒲松龄的采风活动15
第二章 《聊斋志异》考源及其思想艺术成就21
第一节 《聊斋志异》考源21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人民性37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民间艺术方法45
第四节 《聊斋志异》的提炼56
一、《促织》56
二、《王六郎》62
三、《侠女》65
四、《爱奴》与《元少先生》69
第五节 《聊斋志异》怎样写历史传说人物74
一、《阳武侯》74
二、《姊妹易嫁》76
三、《大力将军》79
四、《胭脂》82
五、《林四娘》84
第三章 《聊斋志异》中的民间典故92
第一节 《聊斋志异》用典之精妙92
第二节 神话传说典故94
第三节 历史逸闻典故97
第四节 民间故事典故101
第五节 诗歌典故106
第六节 民俗典故109
第七节 典故中所见的作者形象117
第四章 《聊斋志异》与鬼文化121
第一节 中国鬼文化的产生和发展121
一、灵魂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121
二、中国鬼文化的产生和发展126
第二节 古代幽都及佛教地狱观念129
一、灵魂的归宿——古代幽都129
二、佛教的传入与地狱观念的形成131
第三节 传统志怪小说对《聊斋志异》的影响137
第四节 《聊斋志异》鬼故事类型140
一、人鬼恋爱型故事140
二、冥府吏治型故事144
三、恶鬼害人型故事152
四、善鬼成神型故事154
五、感恩图报型故事157
六、轮回果报型故事160
七、奇癖痴迷型故事165
第五节 《聊斋志异》鬼故事的创作方法168
一、人各面目的鬼女典型169
二、性生活描写与性开放意识174
三、细节描写的真实性176
四、民间讲述手法和斗争智慧的运用178
五、鬼魂信仰中的民俗幻想180
附录:《聊斋志异》鬼故事篇目184
第五章 《聊斋志异》与狐文化190
第一节 狐的自然生态与狐崇拜渊源190
第二节 《聊斋志异》狐典型的高度艺术成就194
一、情狐之千姿百态195
二、义狐之善心侠行197
三、天狐之修真炼丹199
四、文狐之聪明才智200
五、妖狐和凡狐201
第三节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202
一、狐崇拜与传统灵狐的传奇特色203
二、狐典型的鲜明性和双结合的创作方法207
三、细节的真实和语言的典丽华采209
附录:《聊斋志异》中狐故事篇目213
第六章 论聊斋俚曲215
第一节 俚曲创作的意义及其创作年代215
第二节 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俚曲217
一、《富贵神仙》和《磨难曲》218
二、《墙头记》219
三、《姑妇曲》及其他221
四、《闹馆》及其他223
第三节 以传统故事为题材的俚曲225
一、《蓬莱宴》226
二、《增补幸云曲》230
第四节 俚曲的曲牌及其民间源流234
第七章 《琴瑟乐》论析240
第一节 《琴瑟乐》发表的重要意义240
第二节 《琴瑟乐》所受明清民歌俚曲的影响244
第三节 《琴瑟乐》的风俗史画和性心理描写252
一、底蕴深厚的婚俗描写252
二、花烛之夜性描写256
第四节 《琴瑟乐》的性开放意识及其思想根源261
附录1:聊斋俚曲中民间谚语、歌谣、故事辑录267
附录2:聊斋俚曲的曲牌四支300
第八章 民俗学家蒲松龄的广阔视野317
第一节 民俗学和蒲松龄的民俗宝库317
第二节 《聊斋志异》中所反映的民间信仰318
一、北方信狐和南方的淫祀319
二、魔术与禁忌322
三、民间医药324
第三节 创作中所反映的政治观念及社会习俗325
一、民俗心理与政治教化325
二、乡谊风物与民俗节日329
三、婚丧礼俗的描写332
第四节 《日用俗字》的文化普及作用335
第五节 《农桑经》及生物小品的经济民俗价值339
一、正确对待民俗与生产的关系339
二、《农桑经》的科学认识作用340
三、生物民俗传说的科学价值342
第六节 《聊斋杂记》的治生实用思想343
第九章 七十年来的蒲松龄研究349
第一节 资料辑佚工作349
第二节 作家研究354
第三节 作品研究362
后记一372
后记二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