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内科证治精要 建立辩证论治新体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内科证治精要 建立辩证论治新体系
  • 徐木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5200745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内科证治精要 建立辩证论治新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编写说明1

导言1

总论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方法1

第一章 用“三论”促进中医理论发展3

第一节 “三论”揭示了中医的科学性4

第二节 运用“三论”探讨中医的发展方向8

第三节 “三论”是多学科研究中医的理论和方法10

第四节 运用“三论”建立辨证论治新体系14

第二章 仲景学说辨证论洽规律的探讨20

第一节 仲景学说辨证与辨病关系的研究20

第二节 仲景学说治则的探讨26

第三章 揭示辨证论治的规律32

第一节 “证”的组成32

第二节 “证”的类型35

第三节 五脏系统的辨证论治规律38

各论 中医内科证治精要41

第一章 肺系病、症的辨证论治43

甲类 肺系病的辨证论治44

第一节 感冒44

第二节 风温45

第三节 秋燥47

第四节 湿病49

第五节 肺痈49

第六节 大头瘟51

第七节 烂喉痧(附:阴阳毒)51

第八节 肺痿53

第九节 肺胀54

第十节 肺痨55

乙类 肺系症的辨证论治56

第一节 咳嗽(附:咳嗽上气)56

第二节 哮症58

第三节 喘症60

第五节 咳血61

第四节 失音61

第六节 鼻衄62

第二章 心系病、症的辨证论治100

申类 心系病的辨证论治101

第一节 癫狂101

第二节 痫病102

第三节 厥病103

乙类 心系症的辨证论治104

第一节 昏迷104

第二节 心痛105

第三节 惊悸、怔忡106

第四节 不寐(附:健忘、多寐)107

第五节 痴呆109

第三章 脾系病、症的辨证论治129

甲类 脾系病的辨证论治130

第一节 暑温130

第二节 湿温132

第三节 伏暑134

第四节 由暑135

第五节 痢疾136

第六节 霍乱138

第七节 痰饮139

第八节 噎隔140

第九节 反胃142

第十节 痞满143

第十一节 肠痈144

第十二节 虫病145

乙类 脾系症的辨证论治146

第一节 胃痛146

第二节 腹痛147

第三节 呕吐149

第五节 嘈杂150

第六节 呃逆150

第四节 吐酸150

第七节 暖气152

笫八节 泄泻152

第九节 便秘153

第十节 脱肛154

第十一节 口糜(附:口臭、口粘、口甘)155

第十二节 口疮157

第十三节 腹满158

第十五节 吐血159

第十四节 宿食159

第十六节 便血160

第十七节 齿衄161

第十八节 肌衄161

第十九节 湿阻162

第二十节 肠呜163

第四章 肝系病、症的辨证论治233

第一节 春温234

甲类 肝系病的辨证论治234

第二节 痉病236

第三节 中风237

第四节 郁病238

第五节 积聚240

第六节 臌胀241

第七节 瘿病242

笫八节 痿病243

第九节 疝气244

乙类 肝系症的辨证论治245

第一节 胁痛245

第二节 黄疸(附:萎黄)246

第三节 眩晕247

第四节 颤症248

第五节 少腹痛249

第五章 肾系病、症的辨证论治282

第一节 淋病283

甲类 肾系病的辨证论治283

第二节 关格284

第三节 瘙闭285

第五节 脚气286

乙类 肾系症的辨证论治287

第—节 耳鸣、耳聋287

第四节 阴缩288

第二节 阳萎(附:阳强)288

第三节 早泄290

第四节 遗精290

第五节 遗尿291

第六节 尿浊291

第七节 尿血292

第八节 腰痛293

第九节 小腹痛294

第十节 水肿294

第一节 痹病328

甲类 多脏腑病的辨证论治328

第六章 多脏腑病、症的辨证论治328

第二节 疟病329

第三节 胸痹330

第四节 百合病331

第五节 狐?病332

第六节 奔豚气病332

第七节 虚劳333

第八节 消渴334

第九节 瘀病335

第十节 内伤发热337

第十一节 伤寒337

乙类:多脏腑症的辨证论治339

第一节 头痛339

第二节 胸痛340

第三节 汗症341

〔附〕方剂索引3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