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律学会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律学会通](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1162813.jpg)
- 吴南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3031·1935
- 出版时间:1964
- 标注页数:538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5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律学会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 律学研究之预备1
第一章 律学之历史意义1
第一节 音乐与音律之古释1
第二节 乐器发展之概况2
第三节 律学发展之纲要4
甲 上古初期之乐律4
乙 上古以来之乐律6
第二章 律学之物理意义8
第三章 律学研究之方针与方法10
第四章 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之区别12
第一节 音程之算法12
第二节 听官之妙用与线振动之本性14
第三节 论协和与不协和16
第五章 标准音高与乐组17
第六章 西洋律学纪要20
第一节 自然音制20
甲 毕氏简律或西洋简律20
乙 纯律或西洋纯律25
丙 应用纯律之障碍33
第二节 人造音制37
甲 漫律之平音律38
乙 十二匀律或西洋匀律41
丙 田中正平五十三纯律44
丁 鲍善揆五十三(音)周期表49
卷二 古今律学详说52
第一章 雅乐与俗乐之古释52
第二章 律学之分期54
第三章 第一期--律学之首创56
第一节 黄帝筩律.和声定律法56
甲 六律五声之名称56
乙 十二筩律之创造59
第二节 中国简律.数学定律法65
甲 管子法.三分损益法与先上后下法65
乙 吕氏法.先下后上法与蕤宾重上说70
第三节 五声与七声之由来74
第四节 上古旋宫法80
第五节 上古之俗乐.夷乐附87
第六节 合论94
第四章 第二期--律学之演变98
第一节 秦汉至南北朝之雅乐98
第二节 汉淮南子之律数.中吕极不生说100
第三节 汉太史公刘歆之定律法.上下相间说103
甲 汉前律制.黄鐘长8?寸103
乙 汉代律制.黄鐘长9寸115
第四节 汉京房之六十律117
第五节 晋荀勖笛律为中国纯律之揭示122
甲 造笛的主因,在魏制之不合律123
乙 开孔法.荀勖之管端补正126
丙 十二组笛律中确有纯律.荀勖之简纯转换130
丁 古琴之十三微分149
第六节 从荀勖十二笛律上溯151
第七节 宋钱乐之、梁沈重之三百六十律158
第八节 宋何承天之漫律159
第九节 梁武帝之四通与十二笛161
第十节 秦汉至南北朝之俗乐.夷乐附167
第十一节 合论182
第五章 第三期--律学之改观.旋宫乐之讲求187
第一节 隋唐之清乐188
第二节 唐宋之雅乐191
第三节 隋郑译龟茲五旦之推演198
第四节 隋万宝常旋宫法之讲究204
第五节 隋刘焯之漫律206
第六节 唐祖孝孙之十二和八十四调208
甲 十二和之制定与应用208
乙 八十四调与清宫说212
第七节 隋俗乐十六调218
第八节 唐俗乐二十八调221
甲 俗乐调之时号与曲名222
乙 俗乐二十八调之探求225
丙 新曲之创作与演奏233
第九节 唐魏延陵之律240
第十节 杜佑旋宫法之详说.子声说242
第十一节 后周王朴之十二均八十四调.清声说243
第十二节 宋雅乐八十四调245
第十三节 宋燕乐二十八调250
甲 燕乐调之时号与曲名250
乙 燕乐曲调之体式与调数之变迁257
第十四节 字谱与杀声260
甲 宋声字之配合.十二律与四清.沈氏或蔡氏说260
乙 大字谱之特创266
丙 字眼之溯源267
第十五节 燕乐二十八调之用字法269
第十六节 朱子旋宫法之要解.十八律与半声说276
第十七节 朱子旋宫法之扩张280
第十八节 合论285
第六章 第四期--律学之改进与改作289
第一节 元、明、清之雅乐与俗乐290
甲 元、明、清雅乐之沿革290
乙 元、明、清之俗乐292
丙 南戏之略说295
第二节 明朱载堉之十二匀律296
第三节 朱氏新法之批评者与研究者304
甲 清高宗新法之驳斥304
乙 清江永新法之研究306
第四节 清圣祖之弦度与管律309
第五节 匀孔笛之造法与转调法320
第六节 传日之明乐八调328
第七节 合论335
卷三 历代黄鐘音之比较338
第一章 历代尺度之考察338
第一节 第一期--尺度之创定与损益339
甲 黄帝律尺339
乙 虞夏商周度制340
丙 周鬴342
丁 合论343
第二节 第二期--尺度之改革与增替344
甲 西汉尺345
乙 汉嘉量346
丙 新莽尺347
丁 新莽铜斛350
戊 晋前尺即荀勖尺.魏杜夔尺附351
己 南北朝尺度.梁法尺与表尺.后周王尺与铁尺353
庚 合论357
第三节 第三期--尺度之遵古与求古360
甲 隋万宝常尺--水尺360
乙 唐尺--大尺与小尺362
丙 五代尺--王朴尺365
丁 宋尺--太府布帛尺,和岘尺,大晟乐尺366
戊 合论371
第四节 第四期--尺度之仿古制造373
甲 明尺--明工部营造尺373
乙 明铁斛.明量地铜尺375
丙 清尺--清律尺与清工部营造尺376
丁 合论378
第五节 新时期--米之规定与实行382
第六节 本章之总结383
第二章 历代黄鐘管径之规定387
第一节 汉代围径之异同说388
第二节 宋、元围径之定法390
第三节 明朱载堉围径之定法391
第四节 清圣祖围径之定法393
第五节 本章之总结394
第三章 黄鐘管音之振数396
第一节 黄鐘之管长、管端补正与有效管长397
第二节 定历代黄鐘之振数398
第三节 1950年黄鐘之拟定399
第四节 本章之总结401
卷四 中外古今律学之会通409
第一章 中外律学影响之有无409
第二章 古今律学旨趣之异同412
第三章 中外乐律之会通421
第一节 依五十三简律考五十三纯律421
第二节 纯律转调法与中国第一旋律法430
第三节 印度碑文七调之考究434
甲 印度二十二古律之追溯434
乙 印度七声音阶之考察436
丙 依中国纯正调论碑文七调440
丁 讨论与参校449
第四节 印度转调法与中国旋宫法453
第五节 南诏律与骠国律之溯源457
第六节 合论466
第四章 古今律学之会通470
第一节 淮南律数之重论470
第二节 淮南暗示之纯律473
第三节 京房律之分析与综合478
第四节 荀勖笛长本于半律数487
第五节 梁武笛长与律数之关联491
第六节 周末玉律实为律数之六分一493
第七节 朱氏匀律与律数之暗合496
第八节 何承天漫律可以接近匀律501
第九节 历代尺度与律数之关联503
第十节 合论506
第五章 概要之终结516
第一节 律长与律数之总说517
第二节 京房律名之结论518
第三节 中外律学发展之合论520
第四节 京房五十三律为乐律发展之推动机522
第五节 其他种种之终结527
第六节 关于匀孔笛之质疑531
第七节 关于淮南子天文训与地形篇之质疑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