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教 第3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道教 第3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1159320.jpg)
- (日)福井康顺等监修;朱越利等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1241X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道教(学科: 研究 学科: 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道教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卷 道教的传播1
日本的道教 中村璋八1
一、道教传入日本1
大陆文化的传入1
二、奈良朝以前的神仙说和咒术3
常世之国3
咒禁师渡日5
役小角9
道教的秘术11
三、奈良朝的道教11
祭祀与道教13
弘法大师与道教15
四、平安朝道教盛行18
道教经典的携来18
庚申思想21
泰山府君24
《医心方》25
五、镰仓、室町时期的道教27
佛教文化的传入27
道德意识的提高29
六、江户时代善书流行29
接受道教31
对文学、国学的渗透33
七、对道教的种种研究36
结语36
附:亚洲的道教研究38
韩国的道教 都珖淳44
一、古代的神仙思想44
前言44
来韩的中国神仙方士47
韩国的原始思想和神仙思想47
黄帝东渡说49
太白山即三神山50
“檀君神话”与神仙思想51
神话与神仙思想54
风流道与神仙道55
风流道的修练方式57
风流道与风流59
古代的仙人61
韩国的道家思想与道教63
二、道教之吸收与变化63
道家思想的传入64
新罗的道家思想64
高丽的道家思想66
朝鲜的道家思想66
高句丽的道教67
百济的道教70
新罗的道教70
高丽时代的道教71
朝鲜时代的道教74
道教之主体性的变化76
固有信仰与道教相调和77
佛教、儒教与道教相调和80
韩国道教的特征80
三、韩国的丹学派和道教医学82
新罗时代丹学的传入82
高丽时代的丹学派84
朝鲜时代的丹学派85
韩国的道教医学88
新罗时代以前的图谶思想与风水地理思想90
四、图谶思想与风水思想90
高丽时代的图谶思想与风水地理思想92
朝鲜时代的图谶思想与风水地理思想94
图谶的制作者96
五、道教的民间信仰97
天神信仰与山神信仰97
八关会与燃灯会99
城隍神和灶神101
七星信仰和关帝信仰105
守庚申106
作为新兴宗教的东学和大倧教108
结语110
台湾的道教 刘枝万116
一、台湾的道教116
前言116
二、教派118
道教的教派118
法教的教派128
三、道士131
火居道士的情况131
关于道法二门132
红头道士与乌头道士135
道士的生活和处境145
四、台湾道教的前途150
结语150
敦煌与道教 金冈照光155
一、20世纪的发现155
引言155
二、敦煌文献中的主要道经抄本157
斯坦因本和伯希和本157
无注五千字本《老子道德经》抄本160
三、敦煌本主要道经的种种情况160
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抄本165
关于太玄真一本际经抄本168
关于《老子化胡经》抄本173
四、敦煌的冥界、长生、养生等信仰180
敦煌文献和民间信仰180
祈祷文、赞美文中反映的仙佛融合情况181
各种文献中反映的长生、炼丹情况186
引入关注的“道”192
一、道教研究的高潮192
最近日本的道教研究 野口铁郎、松本浩一192
二、关于道教本身的研究194
什么是道教194
道教的历史196
经典和道士196
仪礼和仙道201
三、关于道教相关情况的研究203
道教与其他各种思想203
道教与儒教、佛教204
道教与各种信仰205
道教与秘密宗教210
道教与各门科学213
四、关于道教传播的研究215
向日本传播215
韩国和敦煌218
欧美的道教研究 福井文雅220
一、研究前史220
前言220
16-18世纪222
“道士”一词的音译223
法兰西学派的兴起224
创设汉学讲座225
caYsme与taossisme226
理雅各228
《道教研究文献目录》230
19世纪后半叶230
斯塔尼斯拉斯·茹理安230
道教研究的开端231
沙畹232
1.法国232
二、研究小史232
戴遂良神甫233
多雷神甫234
伯希和234
葛兰言235
马伯乐237
戴密微239
白乐日和菲里奥扎241
康德谟和石泰安242
青年研究家们243
德国汉学的黎明246
2.德国246
同法国的关系248
奥托·福兰格249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251
马克斯·韦伯253
3.荷兰255
荷兰研究汉学的人们255
戴闻达256
苏联的汉学家们257
《老子》译注257
4.苏联257
托尔斯泰与《老子》259
本世纪30年代259
5.英国、美国、澳大利亚260
稳健发展的研究成果260
6.意大利、北欧264
寄希望于今后264
后记265
译后记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