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1157759.jpg)
- 蒋映光,钟秋菊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7800028496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54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坚定信心 明确任务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1995年5月22日、6月26日) 江泽民3
把握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15
历史地全面地科学地看待国有企业——再谈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19
坚持“三改一加强”——三谈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22
在改革中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四谈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25
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五谈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28
吴邦国在陕西调研时强调结合实际落实江泽民讲话精神深化改革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31
中宣部国家经贸委联合召开座谈会坚定信心搞好国有企业改革34
本报邀请经贸委体改委负责同志座谈学习讨论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宣传力度37
正视困难坚定信心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重要讲话座谈会”纪要 新华社记者 焦然43
实行“三改一加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上海市副市长 蒋以任54
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经济质量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陈焕友58
坚定信心明确方向 中共吉林省委书记 张德江吉林省代省长 王云坤61
走出搞好国有企业新路子 辽宁省省长 闻世震64
学习五中全会重要精神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的关系(摘自《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江泽民69
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12条、第26条)71
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摘自《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说明》) 李鹏73
抓好国有企业改革这个中心环节——论“第五条方针” 本报评论员76
中央领导同志谈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李瑞环考察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强调从实际出发加快内部经营机制转换81
吴邦国在党校国有企业改革专题研究班上强调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84
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吴邦国86
吴邦国在四川调查时指出发挥老工业基地作用搞好国有经济101
吴邦国在中央党校国有企业改革研究班结业式上说锲而不舍探索国有企业改革104
吴邦国在全国试点企业集团工作会上强调组建扶持一批大公司大集团106
吴邦国在辽宁调研时强调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108
吴邦国写信给经济效益纵深行组委会说把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统一起来110
李岚清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大力推进国有外经贸企业改革111
李铁映在体改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进一步坚定搞好国有企业信心113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理论探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基本认识问题 袁木117
再谈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四川德阳调查归来 袁木133
谈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辽宁朝阳调查归来 袁木147
关于国有工业发展战略问题 吕东160
全面推动工业企业技术进步 吕东165
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 徐鹏航169
加快结构调整促国有企业发展 何竹康175
思维方式变革和企业转机发展——关于国有企业加快进入市场经济轨道的思考 顾金池179
依靠科技进步搞好大中企业 辽宁省省长 闻世震184
按邓小平同志的思路搞活国有企业 苏星187
全面理解现代企业制度 陈清泰195
深化企业改革壮大国有经济 洪虎200
卸掉包袱再造优势——沈阳市委书记张国光谈搞好大中型企业 本报记者 皮树义211
搞好国有企业是重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 宗寒214
把搞好搞活国有经济落到实处——对“抓好五百——一千家国有大企业”战略的思考与探索 李从国220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纪思226
“抓大放小”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正确战略 李春亭234
放开放活大有希望——全国体改工作座谈会代表谈国有小型企业改革 本报记者 李建兴242
从战略角度推进企业兼并 李克穆245
树立正确的破产观搞好国有企业破产试点 中国工业经济协会调研部249
正确处理企业改革、管理和发展的关系 陈佳贵254
市场与管理——部分企业家谈企业管理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 施卫东 曹璞260
企业管理观念的扩展与更新 艾丰 冉永平264
把企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为“95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而作 本报社论271
“仕奇现象”与中国名牌发展战略 中国名牌发展战略课题组275
名牌:千秋万代的民族事业——《中国名牌大家谈》专栏结束语 本报记者 艾丰281
打响中国自己的名牌——联想集团的理想和实践 本报记者 卢新宁287
深化企业改革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张丁华292
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李任仕297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谈’95企业深化改革座谈会发言摘登转机建制任务艰巨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 袁宝华303
既要积极推进又要慎重行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 刘国光305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敬琏307
完善税收法规搞好配套改革 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 王 征309
国有企业生存发展需要良好外部环境 湖北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德炳310
一百户的来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谈之一 本报记者 刘桂莲312
试点有“偏饭”吗?——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谈之二 本报记者 彭嘉陵316
总经理与“打工先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谈之三 本报记者 班明丽320
老帐须理清——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谈之四 本报记者 王清宪324
“婆婆”和“妈妈”——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谈之五 本报记者 莫新元327
冗员包袱谁来解——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谈之六 本报记者 王彦田331
“死”去“活”来话破产——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谈之七 本报记者 江世杰335
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央宣传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341
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央、国务院部分部委负责同志座谈纪要352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生动实践德阳市属国有工业企业连续七年无亏损 新华社记者 金小明 陈芸 成建361
编者的话:办好国有企业信心要足点子要灵369
本报编辑部邀请企业界人士座谈德阳经验国有企业改革大有抓头 国有企业发展大有奔头371
再为“国家队”助威 本报评论员374
如何推进今年的企业改革?正名鼓劲增强信心认清思路扎实工作本报邀请企业界人士座谈德阳经验发言摘要376
他们这样指导“国家队”——石家庄市搞好大中型企业的报告 王金良 王树谦382
分类指导好(短评)386
百户企业是怎样扭亏的——来自上海纺织业的调查报告 新华社记者 吴复民388
勇于探索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全国百家试点企业 本报记者 吕网大394
一个国有大企业的出色答卷——宝钢投产十周年调查 中共中央党校“宝钢发展研究”课题组398
一切围绕企业的终极目标——宝钢管理新概念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 陈雅妮405
宜统则统宜放则放——宁波敦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见闻 本报记者 曾坤 范伟国408
广开渠缓放水——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采访记 本报记者 杨振武 赵兴林411
嘉陵摩托的呼喊 本报记者 李维平414
“假老板”真做——记杭钢搞活资金经营 本报记者 江世杰417
让资金管理“升帐” 大江421
“月亮走,我也走”——“扭亏大王”万德明的点子 海默422
他找准了感觉 辛言426
潜力在人成败在人——西北第七棉纺织厂见闻 本报记者 曾坤 孟西安428
国有企业能出高效益——绍兴市属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 本报记者 赵相如 袁亚平431
为“国”分忧的共产党员——广东顺德糖厂起死回生纪实 本报记者 梁兆明435
编者的话:共产党员!要勇挑重担439
活力从哪里来?——东阿阿胶集团加强企业管理纪实 贾建舟 吴延华441
两个100%的来历——记河北省新河钻机厂科技兴厂之路 米保广 刘凌君 张树英444
给科技人员实权(编后)447
“春兰之谜”试解 本报记者 艾丰449
产品战略中的辩证法——来自春兰的报道之二 新华社记者 陈明星 廖原 本报记者 艾丰454
萍乡煤矿活了 本报记者 刘燮阳458
“江麻”扭亏的启示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 冉永平464
改一块活一块——湖北化纤总公司分块改制记事 本报记者 杜若原467
“菜单式”管理的魅力——上海市大型物件汽车运输公司纪事 本报记者 唐维红470
从“换牌”到公司制——安阳钢铁公司采访录 本报记者 李杰 李而亮475
规模效益从哪里来?——江铃汽车集团发展壮大纪实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 庹震 李厚信 廖国良478
荆门石化:“内功”三步棋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 夏斐 查德祥 张波481
130岁正年轻——江南造船厂进军国际市场纪事 本报记者 江世杰484
做国有资本的经营家——记上海三枪集团董事长苏寿南 新华社记者 陈雅妮 本报记者 戴玉庆 曹焕荣488
释放国有资产的潜能 本报评论员495
股东进入企业新生——从唐山碱厂试点方案看企业内投资主体的塑造 本报记者 莫新元498
值得花的代价——从重钢试点方案看重庆市政府职能的转变 本报记者 王清宪502
分离与分步——从太原钢铁(集团)公司试点方案看如何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 本报记者 王彦田 阎晓明507
寻找“十个化”——从上海三维制药公司看改制与管理的关系 本报记者 班明丽511
水急靠渠硬(编辑点评) 石玉517
“扬子”改组八字经——搞活资产靠关、停、并、转、租、撤、卖、换 本报记者 王启明 刘杰519
小作坊变大集团——四川沱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兼并中壮大 本报记者 罗茂城523
“老马破车”装上了发动机——黑龙江桦林集团改革纪实 新华社记者 陈芸 本报记者 王彦田526
马恩华,杰出的社会主义企业家 本报记者 杨振武 陈国琦529
漂洋过海不忘上山下乡——青岛双星集团在市场竞争中的超前意识 宋学春 胡英暖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