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唐辰龙主编;王佩芳等编写 著
- 出版社: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703329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篇1
第一章 绪论1
一、中医药学源远流长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3
三、中西医结合研究为中医药发展必由之路5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6
第一节 阴阳学说6
一、概述6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7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9
第二节 五行学说10
一、概述10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1
三、五行学说的应用12
第三节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关系及其局限性14
一、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关系14
二、阴阳、五行学说的局限性14
第三章 脏象学说15
第一节 概述15
第二节 脏象基本物质15
二、精16
一、气16
四、津液17
第三节 五脏六腑与奇恒之府17
三、血17
一、心与小肠(附:心包)18
二、肺与大肠21
三、脾与胃23
四、肝与胆26
五、肾与膀胱(附:命门、女子胞、脑、三焦)28
第四章 病因学说33
第一节 概述33
一、风34
第二节 六淫34
二、寒35
三、暑36
四、湿36
五、燥37
六、火38
第三节 疫疠38
第四节 七情内伤39
第五节 痰饮和瘀血39
第六节 饮食劳倦、外伤、虫兽伤害、寄生虫40
一、痰饮40
二、瘀血40
第五章 诊法41
第一节 概述41
一、审察内外41
二、辨证求因41
三、四诊合参42
第二节 望诊42
一、望神色42
四、望舌象44
二、望形态44
三、望肢体44
第三节 闻诊46
一、听声音46
二、嗅气味47
第四节 问诊47
一、问寒热47
二、问汗47
六、问胸腹48
五、问饮食与口味48
七、问耳目48
四、问二便48
三、问头身48
八、问睡眠49
九、问经带胎产49
第五节 切诊49
一、脉诊49
二、按诊51
第六章 辨证53
第一节 八纲辨证53
一、表里53
二、寒热54
三、虚实55
四、阴阳56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57
一、气的辨证57
二、血的辨证58
三、津液的辨证59
第三节 脏腑辨证60
—、心与小肠病辨证60
二、肝与胆病辨证62
三、脾与胃病辨证66
四、肺与大肠病辨证69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71
六、两脏合病辨证73
第七章 预防 治则76
第一节 预防76
一、未病先防76
二、既病防变77
第二节 治则77
一、扶正祛邪,重视内因77
二、调节阴阳.以平为期78
三、标本缓急,治病求本79
四、正治与反治79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80
六、同病异治,异病同治81
中篇83
第八章 中药学83
第一节 中药的性能和配伍83
一、四气和五味83
二、升降浮沉83
三、归经83
四、配伍84
第二节 解表药85
一、辛温解表药85
二、辛凉解表药87
解表药简表89
第三节 补益药91
一、补气药91
二、补血药93
三、补阴药94
四、补阳药95
补益药简表96
第四节 清热药100
一、清热泻火药100
二、清热解毒药101
三、清热燥湿药102
四、清热凉血药104
五、清虚热药105
清热药简表106
第五节 泻下药109
—、攻下药110
二、润下药111
三、峻下逐水药112
泻下药简表113
第六节 祛风湿药113
祛风湿药简表115
第七节 芳香化湿药117
第八节 利水渗湿药119
芳香化湿药简表119
水渗湿药简表121
第九节 温里药123
温里药简表124
第十节 理气药125
理气药简表127
第十一节 活血祛瘀药129
活血祛瘀药简表131
第十二节 止血药134
止血药简表136
一、清化热痰药137
第十三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137
二、温化寒痰药138
三、止咳平喘药139
化痰止咳平喘药简表141
第十四节 安神药143
一、重镇安神药143
二、养心安神药144
安神药简表145
第十五节 平肝熄风药146
平肝熄风药简表147
第十六节 开窍药148
开窍药简表150
第十七节 消导药151
消导药简表152
第十八节 收涩药153
收涩药简表154
第十九节 驱虫药156
驱虫药简表157
第二十节 涌吐药158
涌吐药简表159
第二十一节 外用药160
外用药简表161
一、辛温解表剂164
荆防败毒散(附方:人参败毒散)164
第九章 方剂学164
第一节 解表剂164
二、辛凉解表剂165
银翘散165
解表剂简表165
第二节 补益剂166
一、补气剂166
香砂六君子汤166
四物汤(附方:八珍汤)167
三、补阴剂167
二、补血剂167
六味地黄丸、(附方:都气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饮)168
四、补阳剂168
金匮肾气丸(附方:济生肾气丸、右归饮)168
补益剂简表169
第三节 清热剂171
一、清热泻火剂171
白虎汤(附方: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171
五味消毒饮172
三、清热燥湿剂172
二、清热解毒剂172
黄连解毒汤(附方:泻心汤)173
四、清营凉血剂173
犀角地黄汤173
五、清虚热剂174
青蒿鳖甲汤(附方:清骨散)174
清热剂简表174
第四节 泻下剂176
一、攻下剂176
大承气汤(附方: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176
麻子仁丸177
三、峻下逐水剂177
二、润下剂177
十枣汤178
泻下剂简表178
第五节 祛风湿剂179
蠲痹汤179
祛风湿剂简表180
第六节 芳香化湿剂180
平胃散180
芳香化湿剂简表181
第七节 利水渗湿剂181
五苓散181
第八节 温里剂182
利水渗湿剂简表182
理中汤(附方:附子理中丸)183
温里剂简表183
第九节 理气剂184
越鞠丸184
理气剂简表185
第十节 活血剂185
血府逐瘀汤(附方: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补阳还五汤)186
活血剂简表186
第十一节 止血剂187
止血剂简表188
十灰散188
—、清化热痰剂189
清气化痰丸189
二、温化寒痰剂189
苓甘五味姜辛汤(附方:小青龙汤)189
第十二节 化痰止咳平喘剂189
三、止咳平喘剂190
止嗽散、定喘汤190
化痰止咳平喘剂简表191
第十三节 安神剂191
二、养血安神剂192
酸枣仁汤192
一、重镇安神剂192
朱砂安神丸192
安神剂简表193
第十四节 平肝熄风剂193
天麻钩藤饮194
平肝熄风剂简表194
第十五节 开窍剂195
一、凉开剂195
安宫牛黄丸195
苏合香丸196
二、温开剂196
开窍剂简表197
第十六节 消食剂197
保和丸197
消食剂简表198
第十七节 和解剂198
一、和解少阳剂199
小柴胡汤199
二、调和肝脾剂199
逍遥散(附方:逍遥散栀丹)199
半夏泻心汤(附方: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200
三、调和胃肠剂200
和解剂简表201
第十八节 固涩剂202
一、固表止汗剂202
牡蛎散202
二、固精止遗剂203
金锁固精丸203
三、涩肠固脱剂203
四神丸203
固涩剂简表204
第十九节 驱虫剂204
驱虫剂简表205
乌梅丸205
第二十节 涌吐剂206
瓜蒂散206
涌吐剂简表206
第二十一节 外用剂207
金黄散207
外用剂简表207
下篇209
第十章 常见证209
第一节 发热209
第二节 呃逆213
第三节 便秘215
第四节 失眠218
第五节 眩晕220
第六节 郁证222
第七节 痹证224
第八节 淋证226
第九节 血证228
第十节 汗证233
第十一章 内科病236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236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239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243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246
第五节 急性、慢性支气管炎249
第六节 肺炎252
第七节 支气管扩张254
第八节 病毒性心肌炎257
第九节 心力衰竭260
第十节 冠心病262
第十一节 高血压病265
第十二节 慢性胃炎268
第十三节 消化性溃疡270
第十四节 溃疡性结肠炎273
第十五节 胆囊炎 胆石症276
第十六节 胰腺炎279
第十七节 肝硬化282
第十八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284
第十九节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86
第二十节 白细胞减少症289
第二十一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291
第二十二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293
第二十三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297
第二十四节 搪尿病300
第二十五节 高脂蛋白血症302
第二十六节 脑血管疾病305
第二十七节 癫痫308
第二十八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312
第十二章 外科病315
第一节 概述315
第二节 疖318
第三节 痈320
第四节 丹毒324
第五节 乳痈325
第六节 乳腺增生病329
第七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32
第八节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335
第九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338
第十节 痔341
第十一节 肛瘘346
第十三章 妇科病350
第一节 概述350
第二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357
第三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361
第四节 子宫肌瘤363
第五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366
第六节 盆腔炎368
第七节 经前期综合征373
第八节 更年期综合征375
第九节 先兆流产378
第十节 妊娠剧吐380
第十四章 儿科病383
第一节 概述383
第二节 营养不良387
第三节 婴幼儿腹泻389
第四节 流行性腮腺炎391
第五节 急性肾炎393
第六节 过敏性紫癜396
第七节 新生儿黄疸398
第十五章 肿瘤401
第一节 概述401
第二节 食管癌403
第三节 胃癌406
第四节 肝癌409
第五节 肺癌412
第六节 大肠癌415
附录419
1.中药索引419
2.方剂索引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