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子光学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子光学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1136356.jpg)
- 肖士璋,冉启钧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32257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子光学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电子光学仪器与器件的基本部件1
§1-1 电子光学仪器与器件的概况及简要工作原理1
§1-2 电子枪4
1.2.1 单透镜系统电子枪4
1.2.2 双透镜系统电子枪5
§1-3 电子枪的发射系统5
1.3.1 发射系统的会聚作用5
1.3.2 交叉点半径7
1.3.3 交叉点截面上的电流密度分布8
1.3.4 电子束发射角10
1.3.5 截止电压12
1.3.6 调制特性15
1.3.7 阴极电流密度16
§1-4 主透镜与辅助透镜17
1.4.1 主透镜17
1.4.2 辅助透镜18
§1-5 显示用电子束管中电子枪的典型结构19
1.5.1 磁聚焦电子枪19
1.5.2 电聚焦电子枪19
§1-6 电偏转系统22
1.6.1 均匀电场偏转系统22
1.6.2 倾斜板偏转系统24
1.6.3 一次曲折板偏转系统25
1.6.4 弯曲偏转板系统26
1.6.5 径向偏转系统26
1.6.6 电偏转系统的偏转像差28
§1-7 磁偏转系统33
1.7.1 偏转磁场的分布33
1.7.2 磁场分布与线圈结构的关系35
1.7.3 均匀偏转磁场的获得37
1.7.4 均匀磁偏转系统37
1.7.5 磁偏转系统的像差39
1.8.1 对荧光屏的要求和屏的特性参量43
§1-8 荧光屏43
1.8.2 介质靶的二次发射特性和靶的平衡电位44
1.8.3 电子束轰击介质靶面时的电流连续原理46
第二章 显示用电子束管48
§2-1 示波管48
2.1.1 示波管的结构和原理48
2.1.2 偏转后加速50
2.1.3 偏转放大系统53
2.1.4 普通示波管用于高频条件下出现的问题54
§2-2 雷达定位管58
2.2.1 雷达定位原理58
2.2.2 几种典型的显示定位方式58
2.2.4 圆扫描补偿原理60
2.2.3 定位管的特点60
§2-3 黑白显像管61
2.3.1 电视传像原理61
2.3.2 黑白显像管的原理和结构62
2.3.3 晕光环和局外光的影响65
§2-4 彩色显像管67
2.4.1 三基色原理67
2.4.2 彩色电视基本原理69
2.4.3 彩色显像管的选色原理71
2.4.4 三枪三束圆孔荫罩彩色显像管74
2.4.5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86
§2-5 计算机显示用的电子束管95
2.5.1 偏转扫描方法96
2.5.2 多重偏转式CRT97
2.5.3 偏转补偿和动态聚焦98
2.5.4 CRT中电子束的束流选通100
2.5.5 飞点扫描管产生背景数据100
2.5.6 CRT单像管字符产生器101
第三章 储存管102
§3-1 储存管的一般原理和用途102
§3-2 网垒式储存管103
§3-3 直观式储存管105
§3-4 存图管(电子激发导电式储存管)108
4.2.1 典型结构和工作原理111
§4-2 单级像增强管111
第四章 变像管和像增强管111
§4-1 变像管和像增强管的应用111
4.2.2 像增强管的光放大系数112
4.2.3 像增强管中的宽电子束聚焦问题113
4.2.4 像增强管的特性参量和测试114
§4-3 串联式和级联式像增强管118
4.3.1 串联式像增强管118
4.3.2 级联式像增强管119
§4-4 微通道式像增强管121
4.4.1 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121
4.4.2 微通道管内的电子轨迹和电子增益122
4.5.1 倒像式微通道板像增强管123
§4-5 带有微通道板的像增强器123
4.5.2 像增强领域中的新进展——第三代薄片管125
第五章 摄像管127
§5-1 摄像管的一般工作原理127
5.1.1 摄像管的作用和分类127
5.1.2 光学图像转变为电信号的原理127
5.1.3 慢电子束扫描时靶的平衡电位与慢电子扫描摄像管电子光学特点…128
5.1.4 摄像管的原理性结构134
5.1.5 摄像管的特性参量137
§5-2 Sb2S3靶视像管142
5.2.2 视像管的工作原理143
5.2.1 Sb2S3靶视像管的典型结构143
5.2.3 视像管的特性参量146
§5-3 PbO靶视像管147
5.3.1 阻挡型光导靶的体电阻率和势垒高度147
5.3.2 PbO靶的靶面结构148
5.3.3 PbO靶视像管的特性参量149
§5-4 Si靶视像管151
5.4.1 靶面结构和Si靶管的工作原理151
5.4.2 硅靶视像管的特性参量152
5.5.1 微光电视的应用153
§5-5 微光摄像管153
5.5.2 微光摄像管在黑夜摄像的理论基础154
5.5.3 硅靶电子倍增摄像管(SEM管)156
5.5.4 二次电子导电摄像管(SEC管)157
§5-6 单管彩色摄像管160
5.6.1 单管彩色摄像管的理论基础160
5.6.2 单管彩色摄像管的结构和特性167
§5-7 摄像管的发展动向168
第六章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170
§6-1 光学显微镜分辨本领的理论极限170
§6-2 电子的波动性173
6.3.1 透射电镜与光学显微镜的对比175
6.3.2 透射电镜的简要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175
§6-3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175
§6-4 磁透镜177
6.4.1 磁透镜的分类及其性质177
6.4.2 强磁透镜的理论计算179
6.4.3 磁透镜的设计182
6.4.4 磁透镜的像差184
§6-5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照明系统187
6.5.1 电子枪的亮度187
6.5.2 电子枪191
6.5.3 聚光系统197
6.5.4 照明系统合轴199
§6-6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成像系统203
6.6.1 成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204
6.6.2 成像系统工作原理206
§6-7 电子透镜的景深、焦深和轴上像散211
§6-8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中像的形成和衬度机理214
6.8.1 单个原子对入射电子的散射作用214
6.8.2 振幅衬度215
6.8.3 衍射衬度216
6.8.4 相位衬度216
§6-9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217
6.9.1 分辨本领217
6.9.2 电子衍射所决定的分辨本领218
6.9.3 理论分辨本领218
6.9.4 各种像差对分辨本领的影响219
第七章 扫描电子显微镜222
§7-1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简要工作原理222
§7-2 扫描电子显微镜中各种信息的产生224
§7-3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探针系统228
§7-4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偏转系统231
§7-5 二次电子探测器232
§7-6 电子探针系统的理论限制235
第八章 电子束技术和应用242
§8-1 电子束曝光242
8.1.1 电子束曝光技术的发展242
8.1.2 几种电子束曝光的方法244
8.1.3 对电子束曝光机的要求246
§8-2 电子束曝光机的结构和特点248
8.2.1 电子束曝光机的结构248
8.2.2 电子束的偏转与扫描250
8.2.3 电子光柱体的类型251
8.2.4 电子束对准系统254
8.2.5 利用电子束偏转自动对准图形254
8.2.6 对电子敏感的聚合物——电子抗蚀剂255
8.2.7 电子束曝光的限制256
§8-3 电子束曝光机的应用257
8.3.1 光掩模版的制造257
8.3.2 利用电子束曝光和离子束掺杂制造微波开关258
8.4.1 电子束加工的特点260
§8-4 电子束加工260
8.4.2 电子束加工机的特点261
8.4.3 电子束加工机的应用261
第九章 离子注入技术264
§9-1 离子注入技术及对离子注入机的要求264
9.1.1 离子注入技术简介264
9.1.2 离子注入技术的发展264
9.1.3 离子注入技术的特点264
9.1.4 对离子注入机的性能要求265
9.1.5 离子注入机的结构和类型267
9.2.1 离子源269
§9-2 离子注入机269
9.2.2 离子束的聚焦283
9.2.3 质量分析器306
9.2.4 离子注入机的真空系统和注入机的终端设备314
§9-3 离子注入技术在微电子学中的应用321
9.3.1 高频低噪声微波管322
9.3.2 用离子注入制备高电阻323
9.3.3 化合物半导体的离子注入324
9.3.4 用离子注入法制发光二极管325
9.3.5 离子注入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325
§9-4 离子注入技术的发展327
参考文献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