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的道路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的道路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1111571.jpg)
- 秦兴洪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536110375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邓小平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的道路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导论20
上篇 英明的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20
第一章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22
一 救亡图存:路在何方?22
从船坚炮利到虚幻天国22
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24
二 可歌可泣的奋斗25
中国复兴的曙光26
大革命的洪流30
被冷落的真知灼见31
三 深刻的教训36
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36
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40
第二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46
一 血与火的考验47
被斩尽杀绝的严重危险47
共产党人的回答49
摒弃取消主义51
二 黑暗中的苦斗51
沿袭苏联模式55
三 毛泽东独辟蹊径57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57
寻找“落脚点”60
井冈山道路64
第三章 革命经验的升华71
一 建构理论的基本框架71
认识的第一次飞跃71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76
集体智慧的结晶78
二 严整的理论形态81
突破“城市中心论”81
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再升华84
三 成功的秘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89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指导原则89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特点93
中篇 伟大的创举: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02
第四章 厉兵秣马:创造变革条件104
一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104
孤立 禁运 封锁104
百废待举 百业待兴107
二 巩固人民政权108
肃清反革命残余力量108
完成土地改革108
镇压反革命109
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110
三 奠定物质基础112
掌握国家经济命脉113
争取财政状况好转113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114
合理调整工商业114
四 占领思想阵地115
高等学校院系调整116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116
批判唯心史观117
五 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119
“一边倒”的外交格局119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120
高举世界和平旗帜121
六 整顿党的队伍122
塑造执政党的良好形象122
惩治腐败123
一 拨亮指路明灯127
第五章 胜利进军:“一化”与 三改 并进127
互相衔接理论128
逐步过渡理论131
同时并举理论133
二 百年夙愿:社会主义工业化137
变农业国为工业国137
优先发展重工业138
农轻重次序的反思140
农业互助合作道路141
三 社会大变革:改造私有制141
农业互助合作过程中不同意见的争论144
“和平赎买”的国家资本主义道150
个体手工业改造道路155
第六章 旧貌换新颜: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159
一 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159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159
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政府体制160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161
二 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163
国家干部管理体制163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164
计划经济体制164
集中统一与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165
以计划流通为主体的流通体制166
以中央集中管理为主的劳动工资体制167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和缺陷168
三 社会主义改造历史评说169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初步显示170
主要经验171
遗留问题175
下篇 成功的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78
第七章 伟大的历史转折180
一 披荆斩棘闯新路180
打破对苏联模式的迷信181
提出两类矛盾的学说183
二 走进误区的代价185
超越阶段的空想185
“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失误187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89
三 拨正航向入坦途189
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193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196
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00
第八章 开拓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4
一 稳步前进的改革204
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204
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206
从解决温饱到奔向小康209
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211
二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11
提炼基本的理论观点214
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218
三 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运用222
第九章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229
一 社会主义再认识229
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30
捉住主要矛盾232
二 扭住经济建设中心23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33
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236
生产力标准23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40
三 立国之本与强国之路242
立国基本原则242
走出一条新路244
两个基本点的辩证统一250
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53
不可须臾忘记的战略任务253
正确的战略指导方针255
宏大的社会工程257
50年代:分权261
第十章 走向市场经济261
一 冲击计划经济旧框架261
60年代:重新集权264
“文化大革命”:经济体制严重扭曲266
二 实践呼唤市场取向268
计划经济体制力不从心269
轨轨:以市场为取向270
三 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273
第一次突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73
第二次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77
一 学会新本领283
第十一章 关键是把我们党建设好283
沉痛的教训284
必要的前提286
改善党的领导289
二 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291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291
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295
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297
凝聚全党的机制299
三 政治路线的组织保证299
干部队伍新结构303
党员率先垂范305
构筑坚强堡垒306
四 党的建设的新课题307
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307
党同人民的血肉关系309
惩治党内的腐败现象310
第十二章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312
编后语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