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混凝土叠合结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混凝土叠合结构
  • 周旺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36003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混凝土叠合结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混凝土叠合结构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1

一、混凝土叠合结构在国外的发展概况1

二、混凝土叠合结构在国内的发展概况5

第二节 混凝土叠合式装配整体结构的优缺点11

第二章 简支叠合式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和受力性能分析12

第一节 前言12

第二节 科研试验简介15

一、试件破坏荷载及破坏特征16

第三节 二次受力叠合式受弯构件的“应力超前现象”和受压区混凝土“应变滞后”现象16

二、叠合梁受拉钢筋的“应力超前”现象20

三、后浇混凝土的“受压应变滞后”现象21

第四节 叠合式受弯构件正截面弯矩的转移24

一、前言24

二、“荷载预应力”的产生由来及发展过程24

三、叠合式受弯构件的截面内力转移27

四、截面内力转移系数α的计算28

五、对规范叠合式受弯构件一节中有关β值计算公式的简介37

二、叠合梁跨中截面的应变分布42

一、前言42

三、叠合梁受压区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42

第一节 试验分析42

第三章 叠合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42

四、叠合梁在破坏极限状态下的应力和应变图形43

五、叠合梁混凝土受压区应力图形特征系数的确定44

第二节 叠合梁的承载能力计算45

一、基本假定45

二、关于叠合梁承载力计算方法45

第三节 叠合梁的配筋界限值46

一、“适筋”与“超筋”界限值46

二、“适筋”与“少筋硬化”及钢丝拉断界限值51

一、使用状态下叠合梁受力钢筋应力的计算53

第四节 叠合梁在使用状态下受力钢筋应力的控制53

二、使用阶段叠合梁受力钢筋应力限制值[σs]的确定54

第五节 叠合梁承载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55

第六节 本书叠合梁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特点56

第四章 叠合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7

第一节 叠合梁斜截面的试验研究分析57

一、前言57

二、叠合梁斜截面破坏型态和机理分析57

三、叠合简支梁截面的剪应力重分布探讨59

第二节 叠合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61

一、现行规范(GBJ10--89)对叠合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的规定61

二、著者对叠合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法的探讨61

一、国内外在叠合面抗剪研究的概况64

第五章 叠合式受弯构件的叠合面抗剪强度64

第一节 叠合面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与分析64

二、叠合面破坏特点与抗剪机理分析67

第二节 叠合面受剪承载力计算69

一、计算方法研究情况简介69

二、我国现行规范对叠合面的计算方法73

三、著者对叠合面计算公式的诌议75

第六章 叠合式受弯构件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76

第一节 抗裂度验算76

一、国内外对抗裂度研究简介76

二、叠合结构专题科研组对抗裂度计算的研究77

三、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的抗裂度计算方法82

第二节 裂缝宽度验算83

一、应力超前控制83

二、裂缝宽度验算83

第三节 变形计算84

一、钢筋混凝土叠合构件85

二、不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85

三、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85

四、叠合式受弯构件在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并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影响的长期刚度BL的计算86

五、叠合构件负弯矩区段第二阶段的短期刚度86

六、预应力叠合构件的实际挠度fL计算86

第四节 叠合构件的构造要求87

第七章 叠合式受弯构件设计的一般规定和计算示例88

第一节 设计的一般规定88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计算实例89

一、已知材料指标及规范规定指标89

二、荷载及荷载效应计算90

三、对预制构件进行施工阶段的验算91

四、对叠合构件进行截面设计91

五、钢筋应力及裂缝宽度验算93

六、变形计算94

一、已知材料指标及规范规定指标95

第三节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的计算实例95

二、荷载及荷载效应计算96

三、对预制构件进行施工阶段的验算96

四、对叠合构件进行截面设计97

五、抗裂度计算98

六、钢筋应力及裂缝宽度验算101

七、变形计算102

第八章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叠合连续梁的试验研究、计算原理及设计实例104

第一节 正截面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与设计方法104

一、前言104

二、试件设计、制作和试验情况简介105

三、试验结果106

四、受力性能分析119

五、叠合连续梁结构内力重分布及弯矩调幅123

六、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叠合连续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129

七、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叠合连续梁使用性能的计算129

第二节 斜截面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与设计方法131

一、前言131

二、试件设计、制作和试验情况简介131

三、试验结果132

四、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叠合连续梁斜截面受力性能分析135

五、破坏机理分析138

六、二次受力钢筋混凝土叠合连续梁的斜截面应力重分布140

七、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叠合连续梁斜截面和叠合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41

第三节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连续梁设计实例143

一、设计资料143

二、荷载计算143

三、内力计算144

四、安装阶段验算147

五、对跨中叠合截面承载能力的验算147

六、计算支座叠合截面的配筋147

七、叠合梁斜截面抗剪计算148

八、抗裂度验算150

九、内支座裂缝宽度验算153

第一节 预应力混凝土薄板叠合连续板的试验研究成果与计算实例154

一、叠合连续板的试验研究154

第九章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连续板的试验研究、计算原则与设计方法154

二、预应力混凝土薄板叠合连续板的设计实例159

第二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叠合连续板的试验研究成果与设计实例167

一、空心板叠合连续板的试验研究167

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叠合连续板的设计实例171

第十章 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在楼盖中的应用180

第一节 工程结构修改情况简介180

一、本工程原设计简介180

第二节 主要构造特点及设计方法181

一、结构主要构造特点181

二、本工程修改情况简介181

三、修改方案的优点181

二、设计方法要点184

第三节 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盖预制构件的计算185

第四节 叠合楼盖及预制构件的检验193

一、叠合楼盖的检验193

二、预制构件的检验195

第五节 工程施工后对修改设计的一些体会195

第六节 经济效益分析196

一、试件和试验方法197

第一节 钢筋混凝土叠合连续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下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197

第十一章 低周反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板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抗剪设计方法197

二、试验结果及分析198

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200

四、叠合面受剪承载力201

第二节 低周反复荷载下叠合板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202

一、试件和试验方法202

二、斜截面受剪性能205

三、受弯性能205

四、叠合面受剪性能205

五、几点初步结论206

一、试验研究的思路简介207

第一节 混凝土叠合框架的试验研究207

第十二章 叠合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试验研究、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207

二、试件设计及试验简介208

三、试验结果及分析简介209

四、受力性能分析214

五、叠合框架梁的截面内力重分布217

六、叠合框架的结构内力重分布219

七、叠合框架的弯矩调幅计算223

八、叠合框架柱及梁柱节点的受力与变形特性226

九、叠合受弯构件在单调荷载下的延性226

十、边节点负弯矩钢筋的锚固性能227

一、布置的一般原则229

十一、著者对叠合框架试验研究的几点初步建议229

第二节 混凝土叠合框架结构的布置229

二、承重装配整体式(叠合)框架结构230

第三节 装配整体叠合式框架结构的计算234

一、一般原则234

二、框架的内力分析234

三、叠合铰接框架的计算242

第四节 构件设计247

一、框架柱247

二、框架叠合梁247

三、预制槽形板叠合板249

四、构件吊装验算250

第五节 接头设计254

一、前言254

二、节点设计的一般规定254

三、对房屋结构设计的要求258

四、柱与柱的连接260

五、柱与梁的连接266

六、主梁与次梁的连接276

七、次梁与次梁及板与板的连接280

八、节点连接计算实例281

参考文献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