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
  • 姚卫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31254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般若思想包括的主要内容1

第一节 般若一词的含义2

第二节 无分别观念5

第三节 空的观念12

第四节 中道思想18

第五节 二谛理论24

第六节 否定形态的思维方法30

第二章 般若思想的渊源36

第一节 与婆罗门教的渊源关系37

一 吠陀奥义书中的“无”观念38

二 奥义书中的“般若”观念43

三 奥义书中的“幻”观念46

四 吠陀奥义书中的思维方法50

五 奥义书中的“无分别”观念54

六 奥义书后的婆罗门教哲学与佛教般若思想58

第二节 与原始佛教和小乘部派佛教的渊源关系62

一 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小乘)的“空”观念62

二 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中道”思想83

三 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无分别”观念98

第一节 《般若经》的形成和主要种类108

第三章 般若思想的形成--《般若经》及其思想108

第二节 《般若经》中的“空”观119

一 果空因亦空124

二 我空法亦空127

三 如幻之空131

四 体空133

五 假名空136

第三节 《般若经》中的“中道”思想138

第四节 《般若经》中的“否定形态的肯定”147

第五节 《般若经》中的“二谛”观念149

第六节 《般若经》中的“无分别”观念151

第七节 《般若经》中的“六度”156

第四章 般若思想的发展--中观派及其思想167

第一节 其他早期大乘经的般若思想及对中观派理论形成的影响167

一 小本(小品)《宝积经》168

二 《维摩诘经》173

三 《法华经》181

四 《华严经》186

第二节 中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191

第三节 中观派的“中道”200

第四节 中观派的“缘起性空”203

第五节 中观派的“八不”207

第六节 中观派的“二谛”210

第七节 中观派的“实相涅槃”215

第八节 中观派对内外非般若学说的破斥220

第五章 般若思想在中后期佛教中的影响229

第一节 《成实论》与般若思想229

一 与一般(其他)小乘佛教学说的区别231

二 与大乘般若中观学说的区别234

第二节 续出的大乘经与般若思想237

一 《大般涅槃经》238

二 《胜鬘经》242

三 《解深密经》244

第三节 瑜伽行派与般若思想252

一 唯识无境253

二 三性三无性说的中道观念259

三 “无分别”与“分别”262

第四节 后期佛教与般若思想265

一 瑜伽中观派与般若思想265

二 密教与般若思想267

第六章 般若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270

第一节 般若思想在中国的初传271

一 早期(汉末三国)《般若经》的传译271

二 中国人对般若思想的最初理解276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般若思想279

一 竺法护及西晋般若思想的传播280

二 六家七宗284

三 鸠摩罗什与般若思想的传播294

四 僧叡与般若思想301

五 僧肇与般若思想303

六 竺道生与般若思想309

七 慧远与般若思想312

八 成实学派与般若思想315

一 三论宗与般若思想320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般若思想320

二 天台宗与般若思想327

三 慈恩宗与般若思想331

四 华严宗与般若思想335

五 禅宗与般若思想339

第四节 唐代之后的般若思想343

一 唐以后历代有关般若思想的重要翻译、注疏或著述344

二 唐以后禅宗等佛教派别对般若思想的借鉴和发展345

结语351

参考文献359

后记363

热门推荐